神灵之山《冈仁波齐》观后感2017
这部电影只朝圣道路,却不朝圣信仰本身。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神灵之山《冈仁波齐》观后感2017【篇一】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西藏最有名的神山,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同水晶砌成。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释迦牟尼脚踏过的山,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每年都有许多 来自内地、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转山。冈仁波齐还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
《冈仁波齐》是一个没有程式化剧本的概念,只是这个想法已经在我脑海里生长了十几年。后来终于确定了拍摄方案:就是用一年的时间,跟着一组真实朝圣的队伍拍摄。用一种苦行僧的方式,跟他们朝夕相处,同吃同住。
也不事先规定剧情,就从他们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我相信这里面一定能拍出有意思的东西。”张杨对《冈仁波齐》的构想竟很快得到一批志同道合的电影人的认可,团队和时机都成熟了,但找谁来演是个问题。
他们的朝圣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徒手依靠两块木板,木板置于头顶、胸前、腰下拍打,再置于地上进行滑行,叩首,起身,继续,再继续。
每一次的“叩首”,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鞋子在旅途中磨破了,即使膝盖因为摩擦起皮,即使周身开过嘈杂的大货车扬起灰尘,也不会消磨“叩首”一毫偏差。
这是一场近乎禅定的修行。风雪并不能阻挡朝圣者们继续前行。
神灵之山《冈仁波齐》观后感2017【篇二】
我从远方叩拜而来,
只为见你一面,
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坠落,
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破碎。
电影《冈仁波齐》向世人掀开了藏族人圣洁信仰的冰山一角,它讲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虔诚而淳朴的藏族人为朝圣而生,亦为朝圣而死,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绝对尊重与膜拜。在转山这条路上,有人死去,也有人出生,因为对藏人来说,冈仁波齐是最神圣的存在,据传佛教中的须弥山就是冈仁波齐,更是胜乐金刚的居所,是无量幸福的代表……
为什么西藏第一神山,
是冈仁波齐?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对山峰的崇拜会像西藏一样。
藏民对山峰的崇拜简直登峰造极,放眼整个藏族文化地区,凡山皆有神,大到领袖群伦的四大神山、八大神山,小到村落守护神的部落神山,文化丰富、体系完整、门类复杂,这之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广的必然是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山形独特,如同一座有着温柔曲线的金字塔,耸立在高原之上,恬澹从容、王者风范!它隐匿于西藏一隅其所在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
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
那么为什么冈仁波齐
却成了西藏第一神山呢?
因为这里发生的事情
彻底改变了西藏,乃至整个中国的宗教格局
公元840年
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下令禁止佛教
推行西藏本地宗教"苯教"
史称朗达玛灭佛
随即佛教信众的反抗,刺杀赞普朗达玛
四方骚然,天下大乱
西藏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分崩离析
从此陷入长达数百年的小邦混战
乱世之中曾经佛法昌盛的青藏高原万佛齐喑
有些人以佛法之名行淫欲杀戮、败坏佛教名誉
同时期的苯教则蒸蒸日上
长此以往佛教必然被高原抛弃
更为严重的是
青藏高原南北的佛陀之光都在逐渐黯淡
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
大部分佛教寺庙已经改宗印度教
远道而来的伊斯兰教则势头更甚
10世纪时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等地的许多古国
相继转为清真之国
青藏高原以北中国新疆境内的诸佛国
也大部分被伊斯兰势力攻灭
佛教正受到内外南北各方的夹击
极有可能在印度、西藏同时灭亡
不但青藏高原上佛教消失
也不会有后续藏传佛教在蒙古高原的传播
今日中国的宗教格局将发生
如果此事成真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诚佛陀存亡之秋
佛教能扭转乾坤吗?
首先
在朗达玛灭佛、天下大乱之时
偏远的冈仁波齐反而成了虔诚佛教徒的避难所
一支崇信佛教的吐蕃王室后裔
吉德尼玛衮王子
带着千余骑士来到冈仁波齐脚下的普兰县境内
之后逐步扩展到阿里全境
建立了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古格王国
古格王室力图复兴佛教
西藏、印度各地僧侣纷纷前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佛学中心超戒寺的住持
燃灯阿底峡尊者
为促成大师来到古格
当时的古格国王意希沃
被邻近的伊斯兰教国家噶尔洛俘获
噶尔洛要求意希沃或改信伊斯兰教
或用等身黄金来换得生机
意希沃却对带着黄金来赎他的人说
"吾已年迈,不如用这些黄金迎请阿底峡大师"
阿底峡是藏传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印度高僧之一
他的到来让衰败的佛教开始在冈仁波齐周边重兴
其次
偏远的冈仁波齐
是多个文明、宗教的圣地
在它周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发育出了四条河流
它们或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的正源
或是印度河、恒河的上游源头之一
这些河流所孕育的文明和宗教沿河上溯
均以冈仁波齐为精神之源
人们用四种天国神物命名这四条河流
即马、狮、象、孔雀
冈仁波齐以东为马泉河
是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冈仁波齐以南为孔雀河
为印度教的圣河恒河上游源头之一
孔雀河尽头的冈仁波齐峰
被古代印度人看作印度教法力最广大的湿婆神的居所,是世界轴心(Axis mundi)
另一个印度最古老的宗教耆那教则认为
冈仁波齐是创始人大雄的悟道之地
(印度教描绘的世界轴心,神和人之间以冈仁波齐为轴,分割出天地两个世界)
冈仁波齐以西为象泉河
其下游称为萨特莱杰河
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河的支流
象泉河是阿里地区最重要的母亲河
古格王国,还有更早的象雄文明都在此孕育
西藏本土宗教本教
正是由象雄王子辛饶弥沃创立
冈仁波齐被认为是苯教的起源地
也是苯教360位神灵的居所
冈仁波齐以北为狮泉河
是印度河的正源
远古时期狮泉河的上源
还有着一个大型湖泊
位于今天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之间
后来气候变迁、湖泊来水减少
不但与狮泉河中断连接
大湖也分裂为两个相对较小的湖泊
其中一湖便是玛旁雍错
面积330平方公里
湖面海拔440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
湖水源于冈底斯山的冰雪
透明度高达14米
是中国透明度最高的湖泊
它与纳木错、羊卓雍错一起被称为
西藏三大圣湖
它的姊妹湖拉昂错是一个咸水湖
含盐量约是玛旁雍错的3倍
面积268.5 平方公里
比玛旁雍错略小
湖水呈深蓝色
湖滨几乎没有植物、没有牛羊
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所以人称"鬼湖"
四条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
好像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
冈仁波齐就是万水之源、世界中心
谁能据有冈仁波齐
谁就可以获得更多话语权
为争夺冈仁波齐
宗教之间的冲突多次发生
在之后的流传中则演化为一场斗法
公元1093年
藏传佛教上师米拉日巴来到冈仁波齐修行
却被苯大师那若本琼阻止
那若本琼认为冈仁波齐是苯教神山
禁止佛教徒在此修炼
于是二人约定以斗法论胜败
最先登上冈仁波齐山顶者为胜
斗法开始时
那若本琼早早就冲向顶峰
米拉日巴则沉睡正酣、不急不忙
等到那若本琼快到山顶时
却发现米拉日巴早已端坐其上
惊得那若本琼直接从山顶滑落
并在冈仁波齐南坡留下了那一道明显的深槽
在苯教的起源地击败苯教
佛教重新在青藏高原取得优势
圣湖玛旁雍错也正是在此时得名
其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泊"
为巩固在冈仁波齐的胜利
藏传佛教吸收印度教中世界中心的说法
将冈仁波齐视为佛教经典中的须弥山
大量的高僧开始来到冈仁波齐修行
包括后来首开冈仁波齐转山路线的
郭仓哇· 贡布多杰
最后
在冈仁波齐站稳脚根的藏传佛教
与西康等其它边缘地区保存的佛教种子一道
掀起了全藏的佛教复兴运动
佛教开始成为青藏高原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宗教
并向尼泊尔、不丹、蒙古高原、甘肃、云南等地传播
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
而另一边
公元1203年
在经过十数次伊斯兰教入侵之后
印度超戒寺彻底被毁
佛教在印度正式宣告消亡
在边缘地带重燃佛陀之光
这就是冈仁波齐所经历的佛教生死存亡
西藏再没有一座神山
能与冈仁波齐的历史地位相提并论
第一神山的称号当之无愧
今天
原本水火不容的不同宗教
都可以在冈仁波齐面前和睦相处
不论国籍、文化、种族、教派
都可以在冈仁波齐向神灵致敬
冈仁波齐也成了一处世界上罕见的
跨宗教、跨文化、跨种族的神山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藏族民歌
转山转水转来世,
望风望景望此生,
悟德悟道悟过往,
度人度己度轮回。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对藏族的僧人和朋友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电影中所有的细节几乎都在强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因果轮回的深信、为一切众生、慈悲平等、强烈的利他心。心里惭愧悄生,原来自己离一个合格的信徒还差得很远。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大都市里的人们,经常会怀疑人生,怀疑眼前各种琐碎,怀疑活着的意义,恨不得一个个从躯壳里飞出来,去远足,去寻求信仰是什么,也或许,这部片子当中,就有你当下所寻找的答案…
【神灵之山《冈仁波齐》观后感2017】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3060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