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推荐」

  翻开历史的篇章,回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一:

  需要选择100名妇女去做3周慰安妇,江一燕举起手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表情说,我去。

  我是从这里开始哭的。而一旦流下第一滴泪,之后便像绷断了弦一般,不能克制。

  因为太难过,最后只能躺下来。

  战争的大场面,因为好莱坞,已不再能震撼我。

  特殊年代的英雄,因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几乎同一格调的措辞,也已不再能感动我。

  然而,在特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像海滩上的珍珠贝,总能吸引我一点点向他们靠近,然后深深被吸引。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曾经的统一套路的抗战题材影片误导了。

  总是需要全民激奋,总是需要一个慷慨的英雄。

  有人感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或者***这样的英雄了。于是人们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在倒退、是在堕落。

  我说,不是。从来就没有什么英雄。所谓英雄是用来激励人们前进的。

  而在一个瞬间爆发的战争里,一切由平静急转直下,人是来不及思考太多的东西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混蛋。

  我们都是小人物,当镜头从人潮汹涌的俯视角度定位到某一张脸上,你会发现,在那一刻,他是平淡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我喜欢导演那样平静的刻画每一个人。

  没有人是真正的.英雄,也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代里真正胜出。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一个信念:活下去。

  如果是我,我也会在需要选择100名妇女当慰安妇的时候举手。生命已进入倒数阶段,我并不会介意做一个筹码去换取在当时来说珍贵的东西。

  如果是我,我也会在自己能力最大范围之内保护自己的家人。无论是否知道有些事情会否带来更大的毁灭,我能做的只是当下让我们都存活下去。

  当一部影片能让人联想到自己,观看时仿佛感同身受,我以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你不会觉得场面宏大到让你整个视线都涣散了。你会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点上,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眼神都是真实触摸到你的内心,你是真的在认同他的一言一行。

  你必须得承认,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芒也有阴暗面。

  因为是看的首映,有幸见到两位日本军人的扮演者亲临现场。

  我对这样的演员,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生出更多的敬意。

  他们与我们不同,他们每经历一个镜头,就是对自己原有认知的一次挑战。

  而当影片落幕,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也许需要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他们在这里不被当作英雄,他们回到故土兴许也要遭受舆论的质疑。

  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参与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中。同时感谢所有参与过抗战题材的日籍演员。

  我们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不必加诸到向我们敞开胸怀的人们身上,同时我们也需要敞开胸怀。

  若说这个时代,人们都在遗忘,这个论断我不能苟同。

  最愤怒的所谓爱国青年,莫不是些在网上互相谩骂的无聊之人。

  那么多帮助曾经的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的人里面,有中国和日本的志愿者,却从来没有过所谓的愤青。

  如果看完这部电影,还在仇恨的人,我想,他们是带着原来对于抗战题材影片的旧认识来看这部影片的。

  他们确乎过时了。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二: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样一部《南京!南京!》?胡赳赳对本片的一段吹捧也许可以让你我找到答案:“陆川的电影破解了某种思维:被体制内认可的影片一定是主旋律影片,被市场认可的影片一定是商业影片,被学院认可的一定是知识分子影片,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一定是独立影片”,而陆川拍《南京!南京!》时“学会了走这样一个‘四边形’”。

  一部电影,它既是主旋律影片,又是商业影片,又是知识分子影片,又是独立影片——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四边形”电影吗?还真就有,例如陈凯歌拍的《无极》就是一部这样的“神作”,而《南京!南京!》是我看到的第二部这样的“神作”。

  只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一部电影可以四面讨好?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谁都想讨好,但经常四处碰壁,而且这种人是绝对不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的,因为他们就是那种对谁都不够真心的烂好人。

  电影其实也一样,一部电影如果谁都想讨好,完全不知道取舍,其结果就是把电影拍成一个“四不像”——几年前,陈凯歌把《无极》拍成这样的“四不像”,这没什么,毕竟那只是发生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的事儿。但我真的不能忍受陆川把《南京!南京!》拍成一个“四不像”,因为1937年的南京城是我们这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作为一个导演,如果想用这样一个题材去投机,去四面讨好,并因此无法做到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那这个导演臭大街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你也许会说,陆川拍这个题材并不是想要投机,而且他也想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只是他的编剧水平和导演水平有限,所以就把《南京!南京!》拍成了一部独立知识分子主旋律商业电影。真是这样吗?希望如此吧。说到本片的编剧水平,我记得曾一度传闻说陆川要找朱文做本片的编剧,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了,如果真要是让朱文来当编剧,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情节生硬、散乱了,因为朱文还是很有水平的。至于本片的导演水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片的视野太小了,既然把名字都起成《南京!南京!》这么大了,那起码得拍出一座城的感觉吧。遗憾的是,陆川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有俯瞰整个南京城的大视野,但结果却是其视野基本上完全局限于一个难民营里了。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难民营的故事,也被陆川拍得支离破碎、凌乱无魂,人物形象单薄且脸谱化,让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南京!南京!》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单薄且脸谱化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陆川还是无法做到直面人性,于是他选择了拔高人性,于是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崇高”的人。而在姜文的那部类似题材的《鬼子来了》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崇高”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是《鬼子来了》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鬼子来了》能成为经典名作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最真实的才最能打动人心。

  中国人已经被“崇高”绑架得太久太久了,是时候挣脱它的束缚了。因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会因为刻意“崇高”而变得更有力量——想要变得更有力量,就必须直面人性。

  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那就是最近在中国的“大片儿”里先后出现了那种因为“良心发现”而自杀的日本小军官(《梅兰芳》里有一个,本片里也有一个),这是不是另一种意淫呢?这种脸谱化形象和以往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小军官的脸谱化形象区别很大吗?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推荐」】相关文章:

1.《南京,南京》观后感

2.《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3.《南京!南京!》观后感

4.观纪录片《南京》有感

5.关于纪录片《南京》观后感的作文3000字

6.纪录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7.观《南京!南京!》有感

8.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汇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30351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