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电影《铁道飞虎》观后感
新编《铁道飞虎》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枣庄,一群没有组织,也没有目标的铁路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不断在火车上纵横穿梭,从火车上扒下日本军队的服装和军械藏匿起来再来点恶作剧。
黄子韬电影《铁道飞虎》观后感一:
《铁道飞虎》改编自经典红色电影《铁道游击队》,但又不同于后者,它是一部成龙式的动作喜剧,全片情节流畅不拖沓,故事推进的节奏很快,使得整个观影体验很好,而笑点的设计也很亲民,老少咸宜。
比如我左手边那个10岁的熊孩子基本笑得前仰后合,右手边25岁的宅男时不时就会噗嗤地来一声,我自己则在看到“颜高手美低音炮”的王凯策马而来,弹无虚发的瞬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忍不住露出了迷之微笑。
试问这样的片子,还会有什么不好看呢?
就像我问朋友:你觉得这片子好看吗?
他说:好看啊。
我又问:为什么好看?
他说:这就是成龙喜剧的意义啊,看完开开心心,三观端正,阖家欢乐。
我:没有别的了?
他反问:我又不是影评家,你要我说什么?
我语塞,居然被问住了。
后来,我想了想,一部红色电影,可以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够接地气,没什么不好。
成龙在影片里“duang”的自黑桥段难免叫人有些出戏,不过大多数的段子都设计得挺巧,加之演员演技都在线,动作戏干净利落使巧劲儿,每场动作戏的设计各有各的妙处,看下来挺让人痛快的,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相对于传统的严肃的抗战片,抗战题材的动作喜剧是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的形式,观影体验也更加轻松愉快,虽然这样一来,影片对题材尺度的把握问题很容易遭到广大电影喷友的吐槽,但我认为不管是欢乐直白,还是悲壮含蓄,这只是导演、演员用电影进行表达之后的结果,更重要的,还是要感受一部电影的发心和背后的诚意,就像拍《血战钢锯岭》和拍《铁道飞虎》,谁能说导演的初衷孰高孰低么?
《铁道飞虎》是讲抗战时期小人物想做大事情的故事,是对抗战的致敬,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少说话”和“干”,是《铁道飞虎》里最洗脑的台词,这两句台词不仅暗喻抗战时无数无名战士的付出和牺牲,还可以代表整部影片的动作风格,更从侧面体现了电影主创人员“少说废话多尝试”的心态,因为翻拍、改编红色经典就是搞事情,也需要有接受挑战和非议的勇气。
全片有两处情节我印象比较深,一场是临近结尾处两分多钟的两列火车大追尾,场面大,很逼真,视听震撼比较强;另一场则是给微山湖芦苇荡边,芦花摇曳,日落西山,黄子韬抱着土琵琶,岁月静好地与众人唱起那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不自觉想跟着这个旋律哼唱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小时候坐在老爸摩托车前面去上学的日子。那时候,当过兵的老爸堪称是马路红歌点唱机,走调的没走调的,忘词的现编的,他每天张口就来,终于把我年幼的脑子洗得彻彻底底。
经典红歌是一种情结,每个人的翻唱都是不同的演绎,但经典红歌的传唱程度高,只要那旋律响起,就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红色题材的电影亦如是,而每一次的翻拍、改编、再创作,都是一种对历史的致敬,是一份红色的初心,是民族精神在光影世界的一次落地。
很巧,《铁道飞虎》在这两点上都做到了,以喜剧的方式,以合家欢的姿势。
黄子韬电影《铁道飞虎》观后感二:
长久以来,我习惯了按照分数来辨别电影的好坏。慢慢地却忽略了电影最关键的功能之一—给人愉悦感。
我总是不屑于看成龙的电影,因为套路太深。这部在时光网上只有6分的电影,如果是平时,我压根不会花钱买票,只会以一种批判的眼光鄙视一下电影团队的无良。要不是因为等火车无所事事,没有别的选择,我可能不会看《铁道飞虎》,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成龙的电影就像命题作文,找一个主题,切出框架,然后就是填充他固有的套路。流水作业的方式虽然保证了其电影产量和一贯风格,但也成了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第一次看会觉得好笑新鲜,可连续几次以后,不免让人觉得乏味而缺少诚意。因此我不再碰成龙的任何电影,因为不用看也能知道长啥样。如果是评论别的作品,我会分析导演,但如果是成龙的电影,谁做导演都无所谓,最终的电影标签只有“成龙”。
我想,刚刚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凭借几百部电影的阅历,不可能不懂得新鲜感的重要性。所以,他总是选择最新的演员和最时髦的网络词语加入电影中,哪怕这些梗已经不再好笑,甚至有些冷。最新的《铁道飞虎》中,叫来了几个新晋鲜肉,加入了duang duang 等网络热词,甚至把N年前春晚上一段“土豆哪里去挖”的段子硬塞进去,还有为了房祖名出山而调侃自己长相的梗。从这些方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讨好大众的决心。成龙对于自己电影的定位十分明确,能被普罗大众接受的滑稽,自然不能等同于文艺或者高级的幽默。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龙确实做到了,而且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我们可以评价电影的好坏,却无法否认成龙的坚持。
一盘吃腻的好菜,如果几年不吃,再拿起来,还是会觉得新鲜,成龙电影也是这样。我常常感叹国产的很多电影连主题和故事本身都讲不明白,更别提逻辑流畅、叙事连贯了。尤其是在看了最近几年的国产烂片之后,我已经对国产电影丧失了信心。可我忘了,我们至少还有成龙。拿《铁道飞虎》来讲,作为成家班看家本领的动作设计自不必说,单纯从故事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上,就可以看出作品的创作功力。更何况,这是一部喜剧片,而且我真的看笑了。
在这个讲求IP的`年代,人人都在挖空心思寻找一个好的概念。可是,如果连拍电影的基本功都没练好,就算手握倚天屠龙,又能怎样。
我们应该欣慰,中国电影产业中,存在着包括成龙、周星驰一样的人物,他们存在本身,已经是一种传奇、一个符号、一种品牌。我不能说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好片,但至少,我可以歌颂他们的坚持与水准,我可以相信他们的基本功。
电影千千万万,类型千差万别,我们习惯了趾高气昂地评判他人,用分数定义别人的价值。可在这个评价标准混乱的时代,定义或许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而且我凭什么要靠他人的定义来解剖自己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讲,坚守自己认为对的,并为之付出努力和坚持,已经是一种成功。
黄子韬电影《铁道飞虎》观后感三:
自从多年以前小崔制作了《电影传奇》,那些曾经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样板戏与红色经典都开始重回观众视线了,继我喜爱的徐克导演拍摄了《智取威虎山》,成龙大哥也拍了一部《铁道飞虎》,这两个人都是具有让人毫不犹豫走进电影院魅力的人,而且都力争在电影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徐克导演总会在电影中融入宏大场面与抓人的节奏,而成龙的作品则融入喜剧元素乐于为人所接受。两个人都是用各自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重温红色经典,而看完这部片子,感觉果然不虚此行。
片子的故事讲的相对完整,由于日本鬼子的蠢萌奉献以及自己人的错漏百出,整体氛围很欢乐,动作设计带有成龙的动作特点,也增加了不少笑料,各地的普通话让人觉得略显尴尬,而几段火车上的打戏以及坦克对战算得上新颖而想象力十足,成龙在这部片子里放弃了自己的插科打诨,无论是动作还是言语都更加中规中矩却令人感觉余味无穷,一句挂在嘴边上的“少说话”成了片中的经典台词,几位飞虎队员各有特色,他们在生活中各有前缘与工作,但是却自发组织了飞虎队,因为片子里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所以导演也是一种塑造群像的方式,每个人的寥寥数语却也勾勒出了各自的形象,小鲜肉黄子韬在这部片子中的表现中规中矩,证明了自己可以楚楚动人可以微笑隐忍也可以有喜剧天分,而王凯应该是片中的最美收获吧,既是颜值担当也是演技担当,那一双手伸出来无论谁都得心里一动吧,表演拿捏得当,前后态度变化的铺垫,一本正经抖包袱承包了片子的大部分笑点,尤其在满车厢日本兵那场戏中,表现得光彩十足,这部片子让我发现原来王凯和喜剧也很配哟。
这个新编《铁道飞虎》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枣庄,一群没有组织,也没有目标的铁路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不断在火车上纵横穿梭,从火车上扒下日本军队的服装和军械藏匿起来再来点恶作剧,这一切看似毫无意义,只是一群小人物做着一点无聊的小事,但是一位受伤八路军的到来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平静,本来以为会是如《鬼子来了》一般的黑色幽默,没想到这位搞笑的八路军迅速淡出视野,却在他们内心点燃了一点火种,在这一群小人物身上,看到太多搞笑以及一些温情,他们做这件对自己没什么明显好处还很危险的事情,并非有什么崇高的理由,多是为了家人报仇、为了干票大事、为了不被人说怂甚至是很直接的“干”,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人物,也可以策划一个大事件,纵然小人物,我们也可以实现一个目标,纵然这件“大事儿”可能要赔上他们的身家性命,也要坚持到底,纵然这个目标指代着什么并不清楚,对于未来有什么重要意义亦不明了,但是起码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最终,这次事件确实也带给了他们不同的意义,在这部看似搞笑的电影中,我想作者想要传达的其实是对于小人物的一种鼓励,生活无小事,当我们坚持内心的直觉与想法的时候,总会有一天,一件件小事最终带领我们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带给我们想要的生活。
看他们在一列列火车上,飞转腾挪,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自由与快乐,那一段时刻,那一段空间,是不属于任何固定的地方,是流动的,是开向下一个可能性的,是可以逃避那些萦绕不去的家国遭遇的地方,这部片子在所有那些没有说出的话语之下还掩藏着对于民族国家的爱吧,那些爱驱使着他们做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危险刺激十足的事,并带给我们小小的感动。
【黄子韬电影《铁道飞虎》观后感】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725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