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郎口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听课反馈

杜郎口观后感

  1、英语课:实质上三所学校的英语课采用的都是一种模式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在这种模式中他们的精髓是:预习环节,特别重视学生的预习环节,因此特别强调老师为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预习思路,引导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和难点,从听到的四节英语课中,我了解到“导学案”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牢牢抓住“语言点”,语言点、语法固然重要,但似乎走向了极端,学生象“语法家”似的对短语、句子结构进行条分缕析,我折服于学生预习得那么到位,但想想那么多的学科都要这样的要求学生来预习,学生的负担一定不小,再说有的英语课还刻意要求学生不去预习的,如:有些阅读课就是要求现场阅读,依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义,旨在培养学生对生词的猜词能力和整体感悟语篇的能力,就不需学生去预习的,我认为这样千篇一律地预习操作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可否认学习方式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是这三所学校的亮点,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之处,但在这种改革前一定要让老师更透彻地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才是探究性学习?否则小组学习究其实质还是流于形式

  -座位变变,小组议议,内容却相当传统。

  2、语文课:杜郎口中学的那堂语文课解开了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究竟能否被真正地操作与成功?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即使在农村,即使生源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能操作与成功!这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让我震撼,深深感受到“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带给学生的变化,学生的表现令我折服,心里为这些乡里娃叫好!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下,鼓励学生对杜甫的

  词进行个性解读,孩子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常常看到的是你方还未唱罢,我方已登场,教师真正成为了“导师”。学生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黑板上书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是自由的、开放的。学生个个朗读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那么的慷慨激昂,辩论时又是那么的张扬,那么的自信!我不敢相信眼前这群孩子是地地道道的乡里娃!看得出来这堂课没有作秀成分,是长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结果,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拥有了一生的财富——学会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同样是语言课,我觉得效果却不同,我想是因为语文是母语,学生已有积累,而英语是外语,学生的词汇量尚少,小组合作学习不易操作,还有就是与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二、杜郎口中学学生的的英语成绩得益于以下主要方面:

  1、学生的预习到位:杜郎口中学四周都是田野,学生吃在学校、住在学校,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学生难于找到学习以外有趣的事情,思想较单纯,在校学习时间长,将“导学案”里的预习任务视为圣旨,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这就为“三三六”课堂模式里最主要的第一课“预习课”做了很厚实的铺垫,使“预习课”得以顺利进行(注:他们把“预习课”当正课来上),也为后两种类型的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很有效果,很值得我们借鉴。

  2、“三三六”的课堂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讲授法,它是把一节课分成三节上,第一节是预习课,教师负责给学生出预习提纲和预习题,也就是“导学案”,学生自己预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个别点拨。第二节课是展示课,学生按小组在教师指定的黑板上,由小组组长或教师指定的学生,用板书汇报预习的内容,然后给全班学生讲解。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第三节是反馈课,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检查落实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后进生得以进步。

  3、基础知识反复炒:个人感觉杜郎口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别重视“双基”里的`基础知识,目前的中考,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预习、展示、反馈”,一遍一遍的重复,再加上孩子的学习习惯已养成,学习成绩当然能好起来。

  4、学校的严格监控:“日反思、周回顾、月小结”,踏踏实实抓落实,成绩自然会提升。展开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带动工程: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达标课,后进教师上过关课,较差教师上整改课。杜郎口张副校长提到的“五次反思” :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板;每天两次教师反馈会;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每周班主任对课任教师的五次评价,虽然繁琐,但在不断的反思中,能够取长补短,也能让教师共同进步,尤其帮助了比较弱的老师,我想老师的压力一定很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下出成绩了。

  5、重视集体备课:教师将日常积累下的“精华”、反思的“败因”,提供给其他老师,实现了资源共享,教案成为了教师不断积累、不断补充、不断丰富的财富。

  三、对“杜郎口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1、过于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弱化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

  从现场看,课堂过于重视语言知识(如:单词、词组,语法等)的讲解,而忽略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如听与说),更没有在教学中适当对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等,这样的课堂“实效性”是对中考而言的,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不利,对英语学科来说,学生的听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学生敢说、敢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教师的领读、模仿磁带和师生对话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英语学科对单词等知识的重现很重要,包括老师的课堂用语都可以是让学生复习单词和锻炼听力的好机会,而我听到的老师的课大部分是用汉语来组织教学的,学生的语音很不理想。听了那节预习展示课,老师等于让学生把预习内容重新炒一遍,单词—词组—语法分析—练习,很感叹于学生的预习到位,很可惜老师没有进行语言技能方面的活动,老师若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创设语言情景,进行语言技能的活动,会使英语课堂质量得到提升。

  2、“10+35“教学模式的硬性规定过于呆板

  个人认为硬性规定“10+35”是不太科学的,尤其对初一阶段而言,学生的词汇量尚少,小组合作学习也仅是停留在语言点上,沟通的质量不高,初学者很需要进行语言的模仿,感悟英语语言的美感,所以还需老师要有魅力地“讲”。另外还要看课的内容,若新知识多又难以理解,那就需要老师多讲些,若新知识不多,那就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说”的活动,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3、每天这么多人参观,学生真的能不被影响吗?

  那天到学校参观的老师估计有近2000人,随便进哪个教室听课都可以,学生到黑板板书还得绕过听课的老师,不时有相机的闪光灯亮起,听课老师的手机声响起,还夹杂着老师们的小声议论,学生能不被影响吗?!我想学生是人,是有自尊的,不可时时被“参观”,老师的思维也会被打断的,心理素质再好,这么多人听课也会紧张的,比如那堂语文课,老师的素质挺高的,可当有个学生问:“娇儿”?杜甫当时都50岁了,为啥还称孩子为“娇儿”呢?我感觉老师有所慌张了,就说:那就不去考证了吧?这样的回答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欲望。再者生活上也会被打扰,我们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在同一食堂吃饭,老师都要排队吃饭,何况学生呢?食堂工作人员够吗?学生的伙食会受到影响吗?学校最好限制听课的人数,以保证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被过多的干扰。

  4、堂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吗?

  小组合作学习应因时而宜,因学习内容而宜,在听到的四节英语课里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原本只需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很多时间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没有挑战性的讨论,时间久了,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0502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