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演讲观后感
王金战老师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优秀教育者
首先,王老师那质朴的语言,幽默的处事态度,让人耳目一新。报告中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理论,而且他所崇尚的对学生进行的赏识教育也不是什么新的理论和观点,都是我们广大教师所熟知和共识的。但他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学生及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无不显示出他坚深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达到了一种境界,这种教育智慧却是一般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
其次,王老师的教育智慧还体现在,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一点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需要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思辨能力,这两者的结合,才能激发教者的教育智慧。王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富于应变的人,他是智慧的。而往往我们的工作缺乏的正是这种智慧。
再次,通过王老师组织的有层次有目标的班会,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筋,是个有心人,一个思想者。一个人不是天生就具有教育智慧的,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以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用心地对待每个教育对象,我想只有这样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用微笑和宽容撑起爱的天空
听了王金战老师的演讲,回家后又如饥似渴地读了他写的两本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发现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很巧妙的运用了赏识教育这个方法。其实在管理学上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赏识,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被大家肯定。而且每个人都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不是自己因为优秀被别人肯定,那就是希望做错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当一个人被肯定以后,他的心中自然而然的会对这份工作喜欢上,因为有了兴趣爱好,就会更加认真的去做这见事,这就是叫做良性循环。相反的,如果他做错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就对他越反感,接着他就会继续做下去。但是如果你恰当的把一个即使被别人看成是对社会有害的人也试着去发现他的不起眼的优点,当然是要适当的,这样也可以拯救一个人啊!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管对谁,都试着用两外一种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那些他们真的是做的比较好的地方,而且还不能让他们发觉大家是很可以的去发现他的优点,这样就会涌现更加多的人才。
王金战老师是山东青岛人,全国优秀教师,现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任教。他的女儿已考区北京大学。他所带的55人的高中班,10人进入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37人进清华北大,25人次夺冠于全国各类竞赛项目。他多年来率领学生奋战高考战场。
王金战老师有一根魔棒,它能让他的学生在成功的天空中翱翔,他的演讲中和书里藏着许多点石成金削铁如泥的教育秘密。我摘录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如下,会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于“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调整好心态去适应环境。选择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学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心态的关键是自信。心态决定成绩。心态决定一切。
影响孩子人生的五个关键词:特长、活力、恋爱、个性和自我管理。特长——优秀始于你的强项。活力——活动激发活力,活力就是夺冠精神。恋爱——中学生如何面对。恋爱是一把双刃剑。相爱容易相处难。拒绝有时是一种爱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情感,开诚布公,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个性——宽容与约束。爱与管教都是需要的。自我管理——成长的阶梯。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监督,管理能力是磨练出来的。
王金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坚守着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到而实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成就了他的学生,也成就了他自己。这给我们老师、孩子和家长留下难忘的深思。
应该向王金战老师学习什么?
在演讲中,王金战老师让全班倒数第一考上北大吸引着每一个听众,虽然是个案,但我听后总结“他眼里没差生。我感到,其人其事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王金战老师最可贵的是他的学生观。他说:“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他认为,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他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正是通过这样的成功实践,他曾把班里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
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特别是在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中,王金战老师认为,倾听,往往比说教更重要。在教育转化自己女儿的过程中,在帮助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和班里学生的交流中,他都坚持这一点。他与学生一次两个钟头的谈话,学生谈了100分钟,他只讲了20分钟。但却让一个思想颓废、打算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振奋起来。
王金战认为:学生“学习本身的压力并不大,而现在学习中所附载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比方说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的排名,等等”。那么,要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就要从解除这些附载的东西着手。
王金战老师工作之所以如此投入,是因为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认为,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教育是把软刀子,当时看不出结果,结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
王金战老师培养出了很多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但他并不完全以升学成绩看成败。他一再强调:英才,决不是拿考上北大、清华来衡量的。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准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能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自制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人生也会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华,也照样会一事无成!
王老师的育人经验尤其他的爱心、责任心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他的报告会能够吸引包括市长、局长的政府官员和老师来参加,也充分证明人们对优秀教师的尊重和热切期待。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
当然,王金战老师的教育实践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的痕迹。在应试教育的体制环境下,他也要让学生参加无数次的考试,也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队,也要以千方百计把学生送进名牌大学作为努力的目标,对此,我们不宜求全责备。
总之,听了王金战老师的演讲,受益匪浅。我将以他的教育理念以不同的方式让老师们和家长们加以学习和消化,运用到教育工作中。
王金战演讲观后感800字
王金战是人大附中的老师,他的幽默让我们非常感兴趣地看完了视频。这个其实是去年校长培训时拷过来的,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放,昨天终于有机会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看了之后老师们反响很大。我觉得再多的文字和说教都没有用,只要这个视频就可以让老师们产生震撼和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对数学没有兴趣,觉得枯燥乏味。但是王老师通过两个例子让我们心服口服。他问现场的琴师:“爱人穿高跟鞋吗?”回答是肯定的。“喜欢看吗?为什么喜欢?”回答看着舒服。“为什么会看着舒服知道吗?因为高跟鞋让人的比例更协调,也就是说穿上7.5厘米的高跟鞋,上身和下身的比例是1:1.618,这个黄金分割线让人看起来更舒服。”第二个例子是一张纸折64下,有多高。大家有的说三块砖头那么高,有的说房子那么高,没有想到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数学确实是门深奥的学科,但是只要掌握窍门就会容易学好。我们也对王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幽默、激情。他培养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一个班55人中有37人考上清华北大,出国留学很多。不是说他的学生只讲求学习,整天死读书。学生们除了学习好,其他素质都很好。运动会团体第一名,音乐、美术等方面获奖很多。他自己的女儿高考数学考了147分,而满分是150分。他说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一个小时的锻炼大大高于8个小时的学习,只有休息足够了才有精力去学习,白天应该更努力地学习来弥补夜晚睡觉的时间,而不是深夜学习。他还讲了几个例子:
一个个子高大的学生说自己初中的时候打遍全校无敌手,他就利用他的优势,在军训的时候让他参加拔河,获得成功,运动会一个人得到很多冠军。学生需要水,全让他一个人承担提水的任务。大个子要求当班长,老师说:“你本来就是这个班的班长,但是你要把成绩提到中游水平,先让别人暂时代替你当班长。你先当纪律委员,管好你自己其他事情都没有了。还有,以后全班同学的安全就交给你了。”后来这个学生表现真的很好。假如这样一个调皮生让我们教育会成什么样子呢?
一个女孩子数学很差,家长要求老师帮忙。说这个女孩子小学数学很好,一次参加比赛,五个孩子就她落榜了,老师没有安慰,还在班里说成绩很好了,五个参加四个获奖。从此这个女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这个女孩子心里有障碍,一次考试王老师找这个女孩子谈话,说这个女孩子真了不起,数学分数这么低而总分这么高,很聪明。然后说明天考试的时候有三个题目不要考,就做基础题,也不要管别人考得多快,应该这样想反正我慢慢做,你们拼命把简单的题目做错去研究难的题目。最后她得了58分,王老师给了她62分。后来女孩子努力学数学,在班级里排名前十名。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王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幽默感动学生。
王老师现在的成绩和一切是一件事情触发的。他说参加一个20年前毕业的学生的同学会,女同学一个个满脸沧桑,看起来比自己还老。因为当时自己年轻,把学生当试验品,没有教好才导致学生考不上大学。所以叫学生以后下一代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事情只管找他。说实话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刚毕业一点经验都没有,虽然好学,但是毕竟欠缺很多东西,而学生就成了我们的试验品,那些成绩差的我们没有努力抓,成绩好的没有再让他们进步。
看视频的时候我们被王老师的幽默打动,常常发笑。看完视频后我们每个人都沉默无语。我相信大家深有感触,我相信王老师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相信每个老师都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相信以后我们的老师会更进步......
遗憾的是以一位中老年教师一直在睡觉,这是她的损失。其实即使她看了,我想也不会在她的心里产生什么触动,更不会有什么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1643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