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道:“群行群止看识见”。识见是众生所表现的独特智慧,又是大家在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的洁净的精神力量,还是由这种精神力量滋养出的惊人内力。
开阔的眼界是检验识见的标准。中国思想界曾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有的流派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才是谠言正论,其它的思想是异端邪说。王学的创建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议论纷然”;程朱理学则强调唯有自己“德不传之学于遗迳”。而民国识见过人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则在北大提出了“兼容包并”的方针。通过对比,我们可见蔡老之智慧。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开阔的眼界向沉醉于封建思想,迷信权威的人们发出号召: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思想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去接近别人的思想,去听别人的心声,去和别人讨论。这无疑给当时迷惘不安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蔡老是个有识见的人。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个人的识见,而识见又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在具体的生活中,识见表现在你是否为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你是否为某种潮流而改变自己的信念,你是否将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而无所适从,人与亦云。
物质世界的外表过于纷杂,我们若要懂得识见的智慧,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回归自我,就是要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清楚地衡量自己的条件与能力。19世纪的美国,当人们沉迷于虚幻不安的生活,整个国家处于漫无边际的混沌时,约翰·缪尔这位美国国家公园之父“清楚地意识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正陷入金钱欲望的泥淖,而大片的草原,山地将被无情的开发机器破坏殆尽”,他呼吁保护约塞米蒂山谷等荒原,并创建了美国最著名的环保山岭俱乐部。约翰在此所表现出来的识见和智慧令人佩服。亨利亚当斯说:“他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约翰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他看待事物的态度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那是种更为健康也更为明智的态度。当我们能够理性地正确地对这个世界作出判断和选择时,便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了一份醒豁,便也收获了识见的智慧。
然而,“识见”二字往往代表着与他人不同的思想观念,代表着会与他人不同的生活际遇,往往意味着要忍受孤独。那么即使诗人以冷漠相待,我们也要像庄子一样做一轮孤月之下一棵孤独地看守心灵月亮的树,保持明净的心灵世界,欢喜独处时的寂寞,要能每时每刻都能享受云彩从心窗飘过的姿势,也要在云也散干净的时候,还能在黑夜中保持愉悦的清明。
特别喜欢苏轼的一句词“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确,人生变幻无常,而对识见的探索又是无止境的,但无论世界潮流如何变化,我都希望我们能有一双透明的眼睛,拨开重重迷雾,望见真知,求得识见的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yizuowen/888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