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有言曰:“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驻足辽阔的莽原,自有无限风光一眼尽收的美景,而在青山俊木的掩映外,定是未可知的极尽仙殿。
从古希腊哲学家捷诺充满智慧的哲言中,透出的也是学无止境的光芒。而既然知晓“圆圈”之外有无知的存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知足知不足”,步步探究无知的“圆圈”之外,如此,必成大器。
知不足不是无边际的物质追寻,而是为心灵添一铲土的淡然信念。
同僚尔虞我诈,竞相穿金戴银;你高洁傲岸,独着粗布单衣。嵇康,立于魏晋风流的时代里,却不是随波逐名利,而是孑然一身,独寻一份满足的境界来填补心灵不足的空白。于是,嵇康与山林翠竹为友,一日一日地在烧红的烙铁前,“铛铛”地敲出追求内心满足的渴望。一份淡然,谱出的心灵之乐章,与那《广陵散》一道,引来一泓清泉。试寻求哪份信念?知不足耳。
知不足能看到最清澈的自己,从小处慢慢积累强大的力量。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十岁时便已演奏完巴赫《十二平均律》中的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这无疑是个天才。理所当然,外界对于这位耀眼的新星,褒扬非常。但卡萨尔斯并没沉迷于外界的赞扬,反倒是自己抹去光辉,独自带着大提琴,踏上求学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这份强大的力量带给他的,远不止令人艳羡不已的大师头衔。而人们熟知的心灵追寻者——梭罗,也是在知不足中迸发出的强大力量的牵引下,只身手持斧刀,在瓦尔登湖畔,辟出一方唯山唯水的天地。
知不足,不是作无益的痛苦挣扎状,而是正视其身,以不停的节奏,追寻直至未来。
早在千年前,庄周就已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吟唱。刘墉也在《攀上一山再一山》中写下:“别想这世上已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另一座山。”这不正道出我们需要知不足的心态,去不停步地追寻吗?卢梭也曾言:“人之所以犯错,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不知晓的方面,知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迈开步伐,无顾虑地探求黑暗里的无知。
“繁华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这是诗人席慕蓉之言。追寻无知之路,定会经过“无人的山间”,我们万不可止步,干等“繁华落尽”,而是仍留花香永存于心,时时铭记,你我还有不足。
汪国真曾曰:“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收藏起已知之识,知不足,甩开羁绊,那到达的未来,定会似泰山般雄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sanzuowen/857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