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作文备考:妙用课本素材

高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17高考作文备考:妙用课本素材

  导语: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断,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一、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课内素材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sucai/26932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