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说家风作文
一个人的性格来源于父母,取决于家风。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封家书说家风。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一封家书说家风
家风的成败,决定一个人品行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家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
例如乐于助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句话我已经听了十五年了。我的家乡在蒲城,我们家对门有个女孩叫月月,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她的妈妈是个傻子,爸爸也有残疾,再后来她爸妈就离婚了。所以她家很穷,穷到没有钱可以买新衣服,她每年的大年初一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她的旧衣服。我上二年级时放寒假过春节,爸妈带我一起一起去买衣服。竞买了两身价钱相同但款式不同的衣服。我既高兴又疑惑,高兴的是妈妈买了两身新衣服,疑惑的是妈妈为何给我买两身,却只给弟弟买一身,弟弟也显得很不理解。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妈妈让我选一件我想穿的,然后把另一件给月月拿去。我没有按照妈妈的指示做出行动,依然按着我的遥控器。妈妈再三催促,我却不理不睬。于是,“火山”爆发了:“我给你说话你没听见吗?赶快,你别让我打你啊!”我被妈妈的语气吓着了,哭着说:“你为什么要把我的新衣服给月月,她有爸爸,也有奶奶,自己不会买啊?干嘛要穿我的?”妈妈见我哭了,就停下手上的活,过来坐在我身边:“甜甜啊!月月没有妈妈,而你有妈妈,你看月月穿过新衣服吗?再说了,你看月月家住的是什么房子?拿土围起来的,随时都可能塌掉;而你住的是什么?在城市里的单元房,什么都很方便。”温声细语地说,“你要记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你可以帮助到的人。”我抹掉眼泪,从我的零用钱那拿了十元放在给月月那个衣服的口袋里。兴高采烈的去了月月家。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件事,就如同是昨天才发生的,令我记忆犹新。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我们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父母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我们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我们都在模仿。我们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姥姥家是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祖孙四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姥姥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舅舅家的小儿子从小跟着奶奶,奶奶还专门给他也准备了把小扫帚,让他跟在后面比画,还告诉他:“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当时幼小的他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爱劳动,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现在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部队上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父母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我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我们终身的财富。
【2】一封家书说家风
善作魂,勤为本。”
这是“梦娃”系列公益广告里的一句话。那稚嫩的童音,成为一种暗物质在我的骨髓里生长,在我心中奔腾,在我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其实它一直伴随着我,不曾远离.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勤劳务实:“人勤地不懒,勤劳的人始终有饭吃。”
父亲是出了名的勤劳能干。 在农村,大伙都是靠田地里的作物挣点钱。父亲头脑灵活,他做过很多小生意,稻子熟了他就收稻谷卖,油菜熟了他卖菜油,农闲时就搭起面板扯起挂面。
扯面其实非常辛苦。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就要开始和面,经过拌、揉、发酵,然后是切面,搓面,全都是手上的功夫,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晚上要忙到十一、二点钟。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又要起来盘条、上架、拉扯、晾晒,一直要忙到下午三点多钟才能休息,晚上又要继续和面。父亲做出的挂面,又细又匀称,口感佳味道好,十里八乡都称道。
父亲割稻插秧拔草几乎不起腰,打稻扛稻谷那个利索劲,一人能抵俩,犁田钯田他都是好把式。他干活很少歇火,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他一直拼命地劳作。
印象里父亲总是风风火火,除了睡觉吃饭都是急匆匆的。我们姐弟年幼的时候,父亲没日没夜地干活,用披星戴月形容一点不为过。
父亲的闲聊中,随口一说,我的脑海里立刻显出这个画面:黑暗的田畈上,月影下,一个人影挥舞着镰刀,一棵一棵地把成熟的稻穗割倒 ,从田垄这头到那头,循环往复,天很静,地无声,只有稻叶哗哗的响,还有咝咝的虫鸣声。
母亲总是锅里做着饭,地里种着菜,手里搓着衣服。农忙时,母亲早早地起来,腰也不直地干到晌午,回家吃口饭,开始喂猪喂鸡。中午卸下门板狠狠睡一觉,等到太阳不那么晒了,又去地里干活。我家的菜地不少,还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母亲总是奔波在几块地之间。家庭生活的艰辛,使我们姐弟三个很小就懂得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不易,也开始分担压在父母肩上的重担,帮着做家务。
我常常跟在母亲后面,拿着水壶,时不时给忙碌的母亲递水喝。
干起活来,柔弱的母亲就像一个壮汉。她挥动锄头,弯下腰用力挖进地里,一下子就把土翻扣在脚下。就这样不间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会儿功夫,母亲的前边就是鱼鳞样的一大片,夕阳洒上去,一闪一亮的。太阳落山了,母亲让我回去,她就着撒着柔光的月亮,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没过几天,细小娇嫩的菜秧子整齐地排列在菜地里,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得挑水、挑粪去喂养它们。她的肩上挑着扁担,在重压下身子一扭一扭的,扁担有节奏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活像一串音符,母亲的腰身也慢慢倦得不再挺拔。
许多夜晚,我是望着鞋底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母亲那疲倦的眼睛进入梦乡的。母亲左手拿着鞋底,右手拿着索子针,头稍微往左偏,嘴巴稍歪象在用力,手指上的顶箍子一顶,针就扎过了鞋底,然后再拔出来,有时也用针镊子去夹。捋着长长的索子,“哧”、“哧”、“哧”,一声接一声的,然后一针针地纳紧,又扎下一针……密密麻麻的鞋底纳好,剪好鞋面,用线衬好鞋里,滚好圈子边,最后把鞋帮又一针一线的上到鞋底上。
母亲做的布鞋很精致。黑色的灯芯绒面子,白布粘成的底子修剪得恰到好处,滚着一圈白市布边,燕子口的松紧带也不束脚背,针脚十分细密,鞋底厚实。穿在脚上,平整、舒适、暖和,又透气又散汗。那个年月里,一双双疯长的脚踩得母亲的双手生疼,让母亲一年到头没有半点闲暇。
父母不辍地劳作,几十年如一日。如今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且家境都不错,他们依然没有乐享清闲。他们的双手除了老茧就是裂缝,一到冬天,双手一沾水,就会针刺般的疼。握着他们的'手,就像握着他们几十年的辛苦,这是勤劳的见证,让我温暖而酸楚,老茧划过我的手心,粗粝如石头。
以我现在的生存能力,始终无法想象,父母是如何承受着纷繁复杂而且繁重无比的劳作。可以肯定,劳作本身,也是勤劳和美的本身,或者,就是人本身。
我的父母都没读多少书,却都是明理心善的人。父亲常说:“人啊要心存善念,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能帮尽量帮人家一把。”
二十多年前发生的许多事,我依然记忆犹新.
那天,母亲正在厨房做饭,父亲在院子里劈柴。父亲把脱下的外套挂在饭厅的墙壁上。我和弟弟正在写作业,家里来了一个要饭的,四十来岁,穿的不算寒酸,背着个布袋子。父亲放下手里的活计,正要去米缸边给要饭的舀米。这时,我瞅见那要饭的手伸进了父亲外套的口袋里,掏出一把钱塞进了自己的衣袋。
“爸,他偷了你袋里的钱!“我大叫起来。要饭的拔腿就跑,父亲赶紧追上去,他哪里跑得过我腿长又活络的父亲。
父亲把人给拽了回来。那人脸涨得通红,耷拉着脑袋,就像田里晒蔫了的秧苗。
“你这好吃懒做的东西,有手有脚的还出来要饭。好心给你舀点米,你却要偷我的钱!”父亲瞪着眼珠咬牙切齿地大骂道。
“大哥,求求你放了我吧,四个孩子都还小,一大家子都要张口吃饭,老婆又是个病秧子,日子实在没法过,才出来要饭。刚才看到你衣服挂那,一时动歪了脑筋。对不起,对不起,钱还给你,放了我行吗?”那人把钱递给父亲,用乞求的目光可怜巴巴地望着父亲。父亲的怒气还是没消。“轰”的一声,那人突然朝着父亲跪下了。
父亲沉思片刻把他扶了起来,并把那要饭的逃跑时落下的布袋子递给他,还塞给他十元钱,那人起初怎么也不收。后来在父亲的坚持下,要饭的收下钱,背着袋子低着头抹着眼泪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给他那么多钱,那可近乎是我一个学期的学费啊。
父亲对我和弟弟说:“看他那样子不像在说假话,家里的日子一定不好过,一个大男人谁愿意出来要饭呀?”
村里有个五保户张奶,虽然吃穿用度的都是村里供给,可老人年龄大了,生活上有许多不便,母亲得空就去看望她,还带上吃的。
那年头,芝麻包子都是稀罕物,一角钱一个。有一天,母亲买了三个包子用干净的手绢包好、系紧,放在饭厅的桌上,还用菜罩子给罩上。我那时特别馋,不只一次到桌子旁边晃悠,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偷吃了一个。母亲知道后很生气,用细篾条狠狠地抽了我。我本以为买给外公吃的,这顿打受的不算委屈。后来听爸爸说是送给张奶吃的,我就觉得特别憋屈:自己的孩子还不如个外人。那天傍晚我把自己关在房里,任母亲怎么敲门都不开,晚饭也没吃。
“你妈妈真了不起,自己家里事情那么多,还找空给张奶洗衣浆衫,花钱买好东西给老人吃。老人家说你妈就像她的亲闺女哩。”邻居的话让我理解了母亲,觉得我的母亲她是那么可敬可亲。
现在父母已经年逾六旬,他们的善心从不曾弱化。伸出自己长满老茧的手去温暖可怜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乡邻们的和事老……
父母没有给我打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可是,他们给了我丰厚的精神财富,足让我受用一辈子。他们给了我勤奋、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在我灵魂深处种下善良的种子。我的父母没有文化,他们不会说出“善作魂,勤为本”这样文绉绉的话来。其实,生活的哲学已经辩证地融在他们生活中。我们姐弟三人身上都有父母的特质,父母的勤劳善良,已经化成了血液渗透到他们的儿女及后辈身上。
【一封家书说家风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erzuowen/3155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