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太糟
这个世界不会给你什么都是应该的,那是本分。一旦给你,就是情分。只要是情分,就要感恩。
——于丹(代题记)
最美好的时光,是过去的,幸福则是未来的。这是个几乎人人认可的观点。但是,细细品来,不免令人沮丧——现在既不幸福也不美好!
事实确是如此。有太多人宁愿相信,当下是最糟糕、最难熬的,既不如想象中的幸福,也不及回忆中的美好。
然而,细细分析,事情也许,不算太糟。既然最美好的时光是过去的而幸福是未来的,那么,今天、现在,或者说当下,也必是从前所憧憬的幸福,也必将是未来所回忆的美好。如此说来,“现在”这个糟糕的家伙又摇身一变成了幸福而又美好的东西了。
其实,想要享受每一天,只需四个字:不算太糟。
也许,显示真的不算美好。你终于抛弃了破旧的自行车,挤上公交了,窗外却有一辆辆小汽车驶过;你买到汽车了,时下流行的却是自行车;你终于攒够了房钱,房价却又长得让你感到遥不可及;你终于买到了房子,别人却住进了漂亮的别墅;你穿上了整洁的衣服,时尚的确是衣不遮体……于是,这样一句话由于生活的窘迫而备受推崇:“看起来,所有的倒霉事都被我们碰上了。”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也许事情真的不算太糟……
你坐在公交车上,窗外也许还有人瞪着自行车大汗淋漓;你买到了小汽车,还有人即在公交车上推推搡搡;你住进了新房,还有人在与房东太太讨价还价;你穿得整洁漂亮,还有人衣缕褴衫,食不果腹……
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幸福底线”,生活一旦低于这个底线,我们便会称之为“不幸福”,甚至是“糟糕”。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的生活,然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总是把自己的幸福底线定位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上。因此,我们总是以消极对待自己的生活,总是以抱怨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如此,哪有幸福可言?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还有林肯,海伦·凯特的这些事迹,恐怕,我们早已听得耳朵出茧了罢。那么,他们为何有如此坚忍的意志?正是因为他们收了如此之多的磨难,把自己的幸福底线降到最低,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困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正如于丹所说:“这个世界不会给你什么都是应该的,那是本分。一旦给你,就是情分。只要是情分,就要感恩。”既是如此,我们何不给自己画一条最低的“幸福底线”,以“不算太糟”来面对生活,把幸福与美好聚集到今天,从最平常、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老师,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九年义务教育到今天将画上句号,九载寒暑,我们接受了无数知识的灌输,但素质教育似乎被归到了忽略不计的地位,身为非区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生中的一员,对学校与其他市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从硬件到软件、从师资到生源、从校风到学习氛围的巨大差距深有体会,但中考我们却使用同一张卷子,我们的竞争在同一个平台上却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一本又一本教参题库,无情的掠走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盲目引进的计算机阅卷,把语文学习也弄得和仅有唯一标准答案的数理化学科一样。设计标准化答案,原是为减轻阅卷老师的工作量,但却使学生无所适从,出题老师用他一个人的喜好,按他一个人的思路,设计出的标准答案和所谓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完全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致和乐趣,必须按照他的思路才能拿满全分,所有经典的美文都被机械地切割成支离破碎的碎片,每个碎片的前后被老师们随心所欲地加上无数有道理的没道理的有出典的或杜撰的定义或各种名堂的前缀后缀,例如课文《晋祠》,作者梁衡原是写的游记类散文,不料入选教材就被编成了说明文的典范,且还被加上了以实体事例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类以实例为说明对象的平实性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这是否误导了我们的语文学习?而这样的碎片化语文教育除了禁锢学生的思维,僵化语文学习的形式,还能得到什么积极的结果?
中考的演变就是高考的提前,高考指挥棒下的学生们苦不堪言,中考指挥棒下的学生们更苦不堪言,比之高中生,初中生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8。06万考生64%录取率的中考,和5。2万考生将近92%录取率的高考,孰轻孰重,我们中考生难道不最有发言权么?
今天我考的是语文科目,而作文的考题又是这样的题目,说心里话,还是不说心里话?说了真正的心里话,很可能就是超低分,甚或连基本分都得不到,不说真正的心里话,大概要拿到均分以上的成绩也不会太难。踌躇犹豫的结果,我还是选择了讲心里话!
老师,请你们改变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模式吧!这不是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够令我们满意,只不过语文教育的现状更让人不满。义务教育阶段被非义务教育阶段取代后,我们能不能得到想要的教育方法和模式?真值得教学双方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ganen/1692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