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父母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父母的作文一:
谁生我们养育我们?父母。谁替我们操劳?父母。谁为我们铺设未来的路?父母。
——题记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决定哺育我们一生,尽力给我们最好的。因为我们,他们日夜奔波,努力挣钱;因为我们,他们勤俭节约,努力省钱;因为我们,他们宁愿放弃花一般的青春年华;因为我们,他们苍白了头发。
天下爱美之心谁无有?不过是他们宁可将这笔钱储存下来,花在我们身上而已。为了我们,他们放弃追求美,他们放弃本应该拥有或享受的一切;为了我们,他们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不是他们不珍惜,是因为他们放不下我们,他们只想给我们最好的一切。
看,他们是多么的无私。
再换过来,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当然有,我们做的坏事远远多于他们为我们做的好事。因为我们干了许多伤害他们,违背他们的蠢事。
90后不愧为脑残的一代,在孝顺方面,更是如此。“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讲的真是恰到好处。他们的真心却换不来我们的好心。我们所干的每一件蠢事都深深的刺痛了他们的心灵,那时他们强忍着,故作无事。
失去孝心,如同禽兽般,连亲人都冷漠对待,更何况是其他人。我们身为高级动物--人,首先就应该具备这点。同学们,朋友们,我们要学会反思。今天做错了,没关系,我们改正。改正后我们依旧是好孩子,依旧是他们心中的骄傲。
经常有人向我抱怨,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不是富人家?为什么要很努力的读书?等之类的问题。可是,有些并不是富就能够给予的,有些富是给不起的。小小的`家有大大的温暖。其实他们也不愿看到我们这么辛苦,他们的心也在流泪,流血。可为了美好的将来,不得已。
感恩父母,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够做很大的贡献,但我们至少还能够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关于父母的作文二:
有一种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玩耍学习到为人处事,我们健康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父母无穷无尽的爱。这种爱无微不至,永恒不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它是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辛劳,我们得到了这么多,所以要从心底里学会感恩。
这的一切都成了我小时候的回忆。记得那天放学了,可六月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碧空万里无云的。现在却乌云密布了,一个个闷雷接二连三地响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刹那间,大雨泼洒似的倾泻而下。我发愁了!心想爸爸在上班,妈妈又病倒在床上了,怎么办呢,谁来给我送伞?天越来越黑了,雨也越下越大没有要停下来的痕迹。我的心犹如,火上浇油,更加焦急不安了。这时,雨帘中出现了一个熟悉身影,是我最敬重的妈妈,我一头扑到妈妈您的怀里。您用那冷冰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脸,使我感到全身暖烘烘的。
我上下大量着妈妈,只见您全身上下湿透了,微笑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了。一滴水流进我的嘴里,我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回家的路上妈妈您拼命地将伞往这边推,自己却一半露在外面。我推过去,说:“妈妈还是您来遮吧!您的病还没好呢。”妈妈您却勉强地笑了一下,对我说:“没关系,妈妈不要紧,只要你没有被淋着。”这句话,突然鼻子一酸,眼泪湿润了我的眼眶。妈妈,您真是一个好妈妈!这十二年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事例还有很多呢!好比天上的星星。
我常常全被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常常对自己说: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终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凭着坚强的意志,在校的学科竞赛里榜上有名。还有您没有发现我已经长大了吗?我也在努力地在做一个好女儿啊!帮你分担一些家务活,是作为孩子所应该做的。
你的生命,身体都来自父母,你的喜怒哀乐来自社会和自然,你的生活来自于关心并帮助过你的人,让我们学会感恩,好好面对我们的生活吧。
关于父母的作文三:
每当一个孩子降临在人间,就会有两个天使陪在你身边。这两位天使默默守候着我们,在我们哭的时,他们会逗我们笑,当我们笑时,他们会和我们一起开心,他们永远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永远能够读懂我们的心,他们这些天使,就是我们的父母。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常常生病,弄得父母头晕眼花。我现在仍然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因大病住进了医院。在那十几天里,我再没听到欢声笑语,全家因为我的病情愁眉不展,我还清楚记着,在我发烧最严重时,母亲快要发疯了,她哭泣着,心疼得抚摸着我的胳膊,父亲则跑上跑下,拿药缴费,汗水湿透了衣衫,我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泪水夺眶而出。病好以后,我再也不贪玩,偷吃小零食了,我变成了一个乖孩子。
父母永远是最能够读懂和了解我们的人,当我们不开心时,他们会带着我们玩,放松心情,逗我们开心。当我们作业多的写不完时,父母总是耐心地陪着我们。
父母永远是我们的庇佑神,珍惜美好的每一天,不要让任性折断了天使的翅膀,让天使伤心,感谢他们吧!
【关于父母的作文2018】相关文章:
4.关于父母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fumu/2489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