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好心人其实很多,但真正为他人伸出援手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
我每天放学的路上都能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拿着一个铁碗跪坐在路边乞讨,我总是低着头加快脚步,心里充满内疚地匆匆走过。
星期五,我像往常一样放学路过地铁口,又看到了日复一日坐在那里的老奶奶。我本想手揣着兜,低头快速走过,手却如触电般碰到了我兜里的那个纸团。那是一张五毛钱的纸币。我站在原地犹豫了几秒钟,最终走向了老奶奶,把钱币放进了她的铁碗里。老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跟我说了声谢谢,我轻轻点了一下头便走了。那个碗里的钱少之又少,最大面值的只有一张一元钱的,全部加起来连买一袋榨菜的钱都不够。
我并非小气,没有爱心。我是从“只要见到就捐”变成了“只要见到就慌乱地逃走,不敢再捐”。在网上,看多了各种乞讨者骗人的消息,有些人本不是残疾,硬要“装残疾”,有些人有能力去找工作,去干活儿,却投机取巧,拿自己的自尊心换钱。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人抓来老弱病残者成立一个乞讨组织,每天这些人讨来的钱都要上交给那些骗子去花天酒地。我只是普通人,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分辨不出哪些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哪些是坑蒙拐骗、投机取巧的骗子。我若是捐了,怕是捐给了骗子,反倒帮助了骗子,他们更加为所欲为。若不帮,万一那个人真的需要帮助,我的心里会不安。所以我只能尽量躲避那些乞讨者聚集的地方。渐渐地,我学会了“视而不见”,虽说心里不舒服,但确实没有了以’翩B种“必须感”。如今网络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大家都知道好多骗子行乞的事情发生,都有了很强的警惕性,以前不愿捐钱给行乞者的人更是理直气壮,捐钱的人会觉得不仅没有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反而成全了那些可恨的骗子,所以捐钱前会犹豫再三,以至于好人坏人分不清,该得到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不该得到帮助的人却得到了“意外之财”。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遇见乞讨者都会不知所措。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纯洁的爱变质了?是那些骗子还是我们本来就有的自私的心理?我们怎样才能回到那个帮助别人不需要考虑的时代呢?这些问题在我心里还没有答案。
几乎每一届学生都会写到这个题材,那些街边的可怜人,到底是骗子还是乞丐?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冷漠和谴责,还是热心相助?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董美写的这篇文章吸引我的不是文字间跳动着一颗温暖的心,而是一个“真”字。真挚的感情,真实的想法,真诚的思考,这“真”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已看惯了孩子们在文章中歌颂温暖和美好,却好久听不见他们自己的声音了。在我看来,思考有时比答案更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feng/763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