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的诗句
咏柳的诗句1
1、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2、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3、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4、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5、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7、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9、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0、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11、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王士祯《真州绝句》
1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13、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望春》
14、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15、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16、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17、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18、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19、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20、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21、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2、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3、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5、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26、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咏柳的诗句2
1.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5.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6.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7.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8.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9.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刘长卿《新年作》
10.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1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2.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3.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14.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5.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16.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17.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8.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19.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0.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咏柳的诗句3
作品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机械反映论的特点,是把满足于客观对象和艺术形象之间的统一性。
因而,虽然文章的题目叫做赏析,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分析。
本来所谓分析,就应该分析矛盾,拘泥于统一性,就谈不上矛盾。
号称分析,为什么却连矛盾的边都沾不上呢?
因为一切经典文本,形象都是完整的,天衣无缝的,从表面看来是没有矛盾的。
矛盾是分析出来的。
而分析是要有方法的。
这种方法并不神秘。
粗浅地说,就是还原。(这个方法和现象学的还原有一致之处,为避免把问题说得太复杂,(请允许我暂时不涉及现象学)也就是根据把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不愁没有矛盾了。
在这首诗里。最精彩的是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文章说,比喻很巧妙巧在哪里呢?有还原的方法,首先就要问二月春风,原来,是不是剪刀?当然不是。不是剪刀,却要说它是剪刀。就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歪曲了,但是,诗歌给人人感觉不是歪曲,而充满了感染力。而且经受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考验。那么第二,可以肯定它是很艺术的。第三,矛盾在于,本来,春风,是柔和的,温暖的,一般说,不大好用剪刀来形容的。有人说,二月春风,虽然说的是阴历,等于阳历的三月,毕竟还是初春。还有一点冷的,所以用刀来形容并不是绝对不合适的。这有一点道理。但是,同样是刀,为什么只有剪刀,比较贴切,如果换一把刀,二月春风似菜刀,行不行呢?显然是笑话。这是因为,汉语的潜在特点,在起作用。前面有一句,不不知细叶谁裁出,有个裁字,后面剪字才不突兀。如果不英语,就没有这种联想的自由和顺畅。在英语中,剪和裁,并没有这样的现成的组合关系,而两个不相干的字,cut 和design.
这是诗人的锦心绣口,对于汉语的潜在功能成功探索。
而这种成功的探索,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美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美的惊叹。
美在哪里呢?
前面一句说,说是万千垂下绿丝绦,意思是柳丝茂密,按还原法,一般的树,枝繁则叶茂,而柳树的特点不同,枝繁而叶不茂,柳丝茂密,而柳叶很细小。很精致,诗人发现了这一点,就觉得这很是了不起。太美了。
再用还原法:本来柳丝柳叶之美是大自然季节变化的自然结果,但是,诗人觉得,这用无心的自然而然来解释是不够的,应该是有意的剪裁,精心加工的结果。
春天柳叶柳丝之美,在诗人看来,比之自然美还要更美。
有了还原方法,则一系列矛盾都显示出来了。
第一二句的矛盾:柳树本平不是碧玉,但是,就是要说它是玉,柳叶不是丝的,偏偏要说它是,这里当然有柳树的特征,但是,更主要的是诗人的情感的特征:用珍贵的物品来寄托珍贵的感情。但是,从语言的运用上来说,这样的说法,并不见得特别精彩。最为精彩的,是后面这两句,把春风和剪刀联系起来以后,前面的句子也显得有生气了。
剪裁在古代属于女红,和妇女联系在一起。
有了这个联想,前面的碧玉妆成,就有了着落了。女红和妆是自然的联想。
这首诗在词语的运用就就更加显得和谐统一了。
但是,光是这样分析似乎尚未穷尽这首诗的全部艺术奥秘。
裁剪之妙,不光妙在用词,而且妙在句法上。
以上所有的句法结构都是在统一求变化,都在第三、四句让句法和语气发生变化。所以元代诗论家杨戴在《诗家法数》中特别强调绝句是第三句转的工力,只有在第三句或者第四句的在语气上转折,绝句这样每句的音节都相同的'单纯节奏才不至于变成单调,在语气上达到在统一和变化中达到和谐,而这种和谐才不呆板
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说,这首诗虽然在外部节奏和内在情绪上统一而又和谐,但是,其根本内容却是表现对于妇女的一种固定观念,亦即,她们的美,是与化妆和女性的手工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妆还是剪刀,不论是碧玉(小家碧玉)还是丝绦,都是某种男性趣味的表现,是供男性欣赏的,明显是男性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
这样分析,这首诗的美,就有被解构的可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feng/3455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