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作文1
宽容像夏日里遮阳的一根绿树,仁恕像沙漠里的一滴甘霖,无论如何总是那么优雅,让人欣喜若狂。
孔子的儒学思想是以“仁恕”为核心的。仁自然就是仁义、爱心,而恕自然也就是宽容、饶恕。最近我们学习了仁恕教育,我知道了做一位仁恕少年要学会正直诚信,友善对待他人,弘毅执着,果敢面对挫折;乐观自信,幸福享受生活;奉献担当;主动肩负责任。
正直诚信,友善对待他人,看到这一点不禁红了脸。记得那个星期天,我本来是约王佳睿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的,可妈妈说今天天气好,带我去“大润发”购物,我听了这个消息,高兴得忘记了和好朋友的约定。我和妈妈在“大润发”里东逛逛,西看看,一玩就玩到了七点。这时天已经全黑了,回到家时,我才想起来有这回事,赶忙打电话给她道歉。她说了声“没关系”就挂断了电话。从那次以后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守诚信,不然很可能会失去友谊哦!
看到“乐观自信,幸福享受生活”的字眼,不禁回想起了当初的日子……
以前的我十分内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得到了这一情况后,便找我谈心,问清楚了原因,给我做了次心理开导,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我领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我虽胆小但也是个有骨气的人。那次,我在课堂上勇敢地举起了小手,老师让我来回答,我的脸涨得通红,心都跳到嗓子眼上了,吞吞吐吐地蹦出几个字,老师鼓励我大胆说,我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博得了同学的鼓掌声。经历了那件事后,我慢慢从自信中找到自我,做一个乐观自信的学生。
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
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作文2
仁自然是仁义、爱心,恕的原意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于丹解释说也是宽容饶恕的意思。这就是仁恕。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习了仁恕教育。知道了仁恕的核心有六条:一、正直诚信,友善对待他人;二、弘毅执着,果断面对挫折;三、乐观自信,幸福享受生活;四、奉献担当,主动肩负责任;五、创新进取,勇于开拓事业;六、儒雅宽厚,诗意经营人生。
仁慈就像老师,严厉的教导使你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唐朝有一人叫陆象先,担任过蒲州刺史和河东按察使。他发现手下官员的过错,只是当面批评一下,诚心希望他们自己改正。有一次,一个官员犯了错误,他的随从在旁边怂恿说:“像这样的人,应该打四十大板!”陆象先皱着眉头严厉的说:“人心是相通,我诚恳地告诫他,他应该知错就改。如果要打人的话,应该先打你们这样的人。天下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你们这样见识短浅、庸庸碌碌的人自己在制造麻烦。”一个人有一颗仁慈的心才会受许多爱戴、欢迎。
宽容就像水中的鱼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给人快乐的感觉。记得那一次,我正在与朋友玩耍,一不小心把她家的拉杆书包给弄坏了,我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而她却说:“一个拉杆书包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我们之间的友谊才最重要。”要知道,那可是她最喜欢的书包呀!她竟然不管自己的书包而去宽容我犯得错,我的心春暖花开似的'温暖。是啊!有容乃大!将来她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宽大仁恕,春暖花开,柳暗花明。聪明的,你觉得呢?
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作文3
责人之心责己。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自己的短处,因此责人之时多,责己之时少。其实人应当像看别人的短处一样找自己的短处,并加以改进,才可以使自己有所进步,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许多人在遇见事情时,总是先责备别人,其实我们应当好好反省自己,在责备别人之前想想是否应该先责备着自己。如果可以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那么对于自身而言会有很大的提高。
恕己之人恕人。“怒己”即宽恕自己,原谅自己。多数人在遇到问题时总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不是反省自己、考虑自己是否有错。他们总会为自己找许多借口开脱,或许他们的借口是不经大脑思考就可拈来的,似乎合情合理的,他们自己也觉得理所当然的,但是借口终究是借口,错误不会因借口存在而消失,这些借口往往(自己在为找借口开脱),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早下定论,而是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错。
真正能够宽恕别人是人很难办到的。宽恕别人是一种美的境界。然而人们往往能宽恕万恶的自己,而不愿原谅犯小错的他人。当然,真正的宽恕是需要勇气的。做一个能宽恕别人的人是快乐的。怀着一颗宽容的心面对人生,面对世界,你会感受到人生和世界的美丽,那种美是广阔的,又是恬淡的,让你心情舒畅,感到一下子坦荡了许多。
懂得宽恕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慢慢领略人生的境界,做一个会责己恕之人。
【扬雅风,别陋习,做仁恕少年作文】相关文章:
4.做阳光少年作文
5.做美德少年作文
7.做美德好少年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feng/3159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