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伦理学的学问,世界观亦即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伦理学则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作为一本哲学著作,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也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在伦理学部分,作者主要从控制论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在维纳的哲学里,强调世界处于一个熵增的背景中,这就是已被广泛证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谓熵增,即是在一个系统中,如果这个系统不向外界吸收能量,那么这个系统将必然趋于无序,或者说混乱度增加。而生命系统则是一个在熵增背景中不断地吸收能量维持熵减的体系,一旦一个生命停止呼吸和进食,亦即停止向外界吸收能量,则很快将趋于无序——尸骨将越来越难以维持有序的形态。
从认识论角度考虑,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则主要是克服熵增而逐渐建立一套有序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的理论体系仅仅是适用于特定的宇宙尺度和特定的宇宙时期,科学表明,宇宙的混乱将会达到最大值,那时,我们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很可能将全部失效。所以,我们掌握的理论与其说是对于因果链的描述,不如说是对于有关现象恒常连合出现的概率的描述。通俗一点说,我们的科学实验证明的任何原理,我们都不能说是恒常有效的定律,而只能说在有限的时空中,出现这种因果关系的概率非常大。这是一种对于世界前景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悲观主义的态度,作者自认为这种悲观主义是一个科学家出于职业的理性与冷静而得出的态度,不同于其他哲学家或者普通人的悲观。
这就是维纳向我们描述的世界。
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类的处境如何呢?我们前文提到,作者主要是从控制论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所谓控制论,就是通过信息的通讯和交换来实现对于效应器(不论是人的、动物的或者机械的)运动的控制。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控制论其实离不开信息的通讯,所以,作者也把控制论等同于信息论。而且,作者也把有机体看做一个信息的载体,联想到一个人每过一段时间其细胞就更新换代一次,所以其生理上已是另外一个人,但一个人的心理则能够保持不变,所以,一个人心理上的个体性比生理上的个体性更稳定,作者把有机体看做一个信息的载体是有合理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81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