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20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

  在这本《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与我交流,不时地提醒我、鼓励我、教导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希望您喜欢。

  2020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1

  大多数的父爱,都以父亲的寡言少语,显得沉重如山。当傅雷用家书的方式与远在国外的儿子交流,将心底深深的父爱得以表达。让人感受到如山的父爱,竟是如此的真切、细腻,也不乏辛酸。

  我觉得文字的交流要比语言的交流更加深刻、细致,也避开了面对面会有的难为情。在那个时代(1954年—1966年),网络不发达,电话、微信、QQ、视频都不流行。因此,书信是相隔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往来最多和最流行的联系方式。并且家书在那个时代也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它承载着亲情和家风教诲。

  通过傅雷给儿子的信,看到一个父亲倾其所有的教诲,教导儿子。这就是一个做父亲的根深蒂固的责任,恨不得将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经验的教导,如血液一样注入到儿子身体里。

  对于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正确的说教是有必要的,但要掌握好方式方法,让子女接受并能听得进,是关键。当今时代渲染和倡导个性,独立,自立的环境下,父母如何把握分寸,与孩子做好沟通和交流,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是父母需要思考的。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有时并没有直接表达对儿子在艺术道路上应追求什么样的品质,给以义正言辞的要求。而是借用对他人的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向儿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委婉的教导和影响儿子。

  傅雷在提醒儿子,取得大的成绩,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时。表明自己的处事性格以告诫儿子。如“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在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这也是国之家风的传承。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切身和推心置腹的,不流于形式和表面。父母都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像钻进孩子的身体里一样去疼爱自己的孩子。比如傅雷在儿子参赛前期的信中,并不是让儿子加紧练琴,努力备战之类的言语。而是从身体、心理方面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傅雷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传授儿子在大赛前应从身体、心理的细节上调整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内而外的关爱。像有一句流行语:当别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父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读傅雷家书,傅雷父子的关系是接地气的。在1955。4。3信中,当从马先生来信得知儿子要从波兰转到苏联学琴时,儿子在之前并未和他这个父亲有过半字的透露,更谈不上征询意见,这让傅雷感到大大的挫败感。但傅雷在对此做了一番分析后,仍自我嘲解。“脸皮厚”的详尽的给儿子出主意,最后以“听不听在你,说不说由我”的口吻抛给儿子。在现实的家庭中,这是普遍常见的情形,父母总以自己的经验自居,谆谆教导孩子,而孩子却觉得自己的父母唠叨、愚朽、落后,而听不进,更有些事不跟父母交流。但做为父母,总觉一种根深蒂固的责任感,固执的必须得说出来。当看到,这么牛的父子之间,也有同样的境遇时,非常理解一位父亲的心里感受,不免同情起傅雷来。

  读傅雷在写给儿子的1957.3.18信,傅雷对中国当时的状况、问题的分析,完全是处于个人的真切感受而谈,是从人的特性出发去分析,让人觉得客观、切中要害,能正确的看待中国的动荡与发展。

  傅雷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长制作风,在子女的事情上都要发表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一脉相承的观念。比如对于傅聪的恋爱、结婚、生子,都给以意见。但好在傅雷并无专制跋扈,而是用老知识分子的自嘲与委婉,识大体顾大局,教导和影响儿子。

  对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子女都抵触家长的意见。但在我看来,聪明的子女应对父母的意见多些耐心,不能全盘抗拒,要加以借鉴采纳,会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俗话说,“不吃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家长也要想开一些,学会放手,让子女多些主见,多实践,多感悟。俗话也说“不撞南墙不回头。”以及“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傅雷认为他对自己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在傅雷看来,儿子并没有成为他期望的样子。而就傅聪而言,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造诣与成就,是不是因为有傅雷这样父亲呢?

  读傅雷家书。我觉得,父母永远不能放弃对子女的关爱和谆谆教诲,但要因材施教,摸索方法,适时适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此书中,我们先不论傅雷的家书对他儿子起到的作用如何。但对于我们读者,作为旁观者而言,我们从中去体味傅雷的思想、经验、考虑问题的方法、对问题如何分析、对事物的观点、人生观念,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傅雷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西方宗教、中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东西方人性的差别,对我们了解他人与自己都有所启发。傅雷在信中也对为人处世、音乐、艺术、文学写作、爱情、婚姻等方面都发表了切实的见解,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傅雷承接了中国从旧时代向新时代的转变,成为在新中国下的老一派知识分子。在他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底蕴的光芒。在如今错综复杂,缤纷多彩,物欲横流,追求互联互通的大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很容易迷茫、迷失,人云亦云,不知所措。

  当我们耐心倾读傅雷家书。了解傅雷,感受父亲对儿子虽有些唠叨,但推心置腹,没有套路与形式的教诲。会让我们在这个躁动的世界上,多一份豁然与淡定。避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20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2

  这本书本来是给初二的儿子暑假看的。儿子却说这本书在学校时就读过,不过他感觉这本书很闷,有点絮絮叨叨,看不下去。于是,我决定认真阅读此书,想知道这书到底该如何评价和是否推荐。

  阅读过程中,我就觉得现在的青少年读不下去还真是情有可原。这些家书的写作背景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已过去五十多年了,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交流沟通工具的改变,让没有社会阅历、未曾为人父母的年轻毛头小子读这些家书,确实有点勉为其难。读不出其中的味道,也是正常的。

  我这个年纪,还是能够回忆脑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乡村还是城市,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挨村或挨户送信、送包裹的场景。大学时在异地读书,电话尚未普及(更别说手机、即时视频了),还是主要靠家信向家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家里的信息。收到家信时的激动心情,现在还回味的出。

  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充分表达了家书的价值,也体现了对非和平年代对家人安危的牵挂。《傅雷家书》的通讯时间是1954—1966年,不了解这段时间傅家的境况(傅先生1958年被打为右派,年底傅聪从留学地波兰出走英国),哪能体会一位父亲的对儿子的心情,有对儿子寄予厚望的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有想帮助远在国外的儿子而使不上力气的着急心态,有自己身陷困境而无力改变又怕儿子担心的欲言又止……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本能的,恨不能为子女做了一切。可子女对父母,又有几个能做到全心全意的呢?从家书中看得出,傅先生对傅聪的爱是深切的、是炙热的、是焦虑的、是放不下的。

  一段时间没收到傅聪的书信,就担忧,睡不着觉,甚至坐卧不宁。书信里多处可见诸如这样的文字:

  “差不多快一个月了。没接到你的信,天天希望有你的信,真是望眼欲穿了。”

  “我们历来问你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

  “知道你忙,我们不再要求你多写信。”

  “做爸爸的不要求你什么,只要求你多写信,多写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为了你对爸爸的爱,难道办不到吗?”

  “想到你们俩的忙碌,不忍心要求多动笔,但除了在外演出,平时你们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定我们也住在伦敦,难道每两星期不得上你们家吃一顿饭,你们也得花费一二小时陪我们谈谈话吗?今既相隔万里,则每个月花两小时写封比较详细的信,不也应该而且比同在一地已经省掉你们很多时间吗?要是你们能常常作此想,就会多给我们一些消息了。”

  没读这本书之前,真想不到这样催信讨信的文字是出自傅雷之手。也许傅聪是傅先生的骄傲吧,也许儿子的信和信所承载的儿子的进步和成绩,已经是逆境中傅先生的精神寄托了。不知道傅先生的小儿子傅敏读这些时,是不是会嫉妒哥哥。傅先生对傅聪的教育和关心无微不至,读后感www。simayi。net从学习,到做人,做事、专业,都是件件上心,事事放不下。不说东西方文化、音乐方面的交流和淳淳教诲,连注意休息、多去博物馆、做好家庭理财、夫妻相处方面,也是一遍一遍的说,得不到回声或没有做到,绝不放过。

  “八九两月你统共只有三次演出,但似乎你一次也没去郊外或博物馆。……两年来我不知说了多少次,劝你到森林和博物馆走走,你始终不能接受。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你在外跑了近两个月,疲劳过度,也该安排一下,到乡间去住个三五天。几年来为这件事我不知和你说过多少回,你总是不肯接受我们的意见。”

  其实想想,对一个成年子女有没有必要这样的操心、放心不下呢?子女有子女的想法,有自己想走的路,父母只要在大的方向、道路上给予帮扶指导就可以了。何必事事盯着,做父母的自己累,长此以往,子女岂不也是不耐烦和成为负担呢?通过书信传递信息,交流效率是很低的,这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不全面掌握信息的情况下的教导教诲,也不一定是全部正确的吧。

  其实傅先生自己也认识到,“深怕信中处处流露出说教口吻和家长面孔”,可那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希望子女各方面都完美无缺,希望子女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在家信里就批评的过于多些,尤其是在细节上的批评。其实道理都懂,切身践行起来可不容易啊。

  当然,傅先生毕竟是学贯中西,对音乐、美术、文学等都有极深造诣,他对儿子的指导那可是毫无保留的。因此家书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当然,不同年龄和阅历,肯定会品出不一样的东西。我最喜欢的,是家信里的一句话,“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24029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