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心,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著名的——鸿门宴。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鸿门宴的读书笔记范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刘邦是否能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若能,则万事大吉,项羽高枕无忧;否则刘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刘邦去鸿门赴宴谢罪,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由于刘邦选择了前者,项羽也就没有杀掉刘邦的理由和必要。虽然范增的存在也为情节提供了一定的变数,但刘邦的存活这是必然的。
在鸿门宴上,“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怎么能被项王视为劲敌?“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东南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这样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而是当作一个有自知之明来投降的小角色。宴后,刘邦的不辞而别,他的懦弱让项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项羽的种种表现无不体现着他对刘邦的轻视,而令项羽起这种情感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当然,日后刘邦的称王和项羽的失败就该另当别论了。
力量的悬殊没有使项羽起防人之心,过于自负让项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负究竟能让人丧失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篇二: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翻开历史的画轴,穿越时空的界线,行走于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在惊叹五彩斑斓的历史之余,禁不住感叹:许多时候,历史给予成功者的,是赞美,而留给失败者的,只有批评与嘲讽。
也许这是历史的一个通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上的“史记”,多数都是由某一时期的胜利者所抒写,所以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也不为过之。
可是,无论历史的评价如何,每个历史的观望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它不会被历史同化,它是自我精神的一种见证。正如我一直深深地坚信着,项王并非是一个卑微的失败者,而是一个完美的失败英雄。
项王有情,也许他并不像一个真正的霸主,因为他的感性,总会超出他的理性。他可以一直深深地钟爱着虞姬至死不渝,于是便有《霸王别姬》的绝唱经久不衰,悲得令人泣下,壮得令人击节;才有公元前202年那个苍凉的秋夜:一弯冷月如钩,残月照着凄清的垓下古战场,四面楚歌时,大英雄与大美人作千古诀别的凄美。于是,中国文学殿堂里又多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垓下歌》及其一首美人的和诗。他可以不拘小节地体恤将士,求贤若渴,甚至可以在一场本该果断下杀手的宴会上对敌军的一员大将惺惺相惜。不怕千军万马的他,却害怕愧对江东父老。他的情,让他在帝王之路上从此多了许多的羁绊。
项王有义。他对于项伯的泄露军情并不责备。也不过多地责备别人的无心之错,这是他的义,是他的灵魂之柱,也便有了世人所谓的“妇人之仁”的骂名。
项王有勇。他是一员勇者,他的勇把战场上的暴力诠释成了艺术。当四面被诸侯兵重重包围时,他徒步杀死汉兵几百,即使身受重伤,汉军将士也不敢轻易近他。当他看见自己过去的旧将吕马童时,笑着说:你不是我过去的老朋友吗?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语罢自刎而死。这是何等地蔑视,这是何等的悲壮!他自杀了,死亡,算什么?死给敌人看,死给朋友看,死给天下人看。这就是勇者——项羽。
这就是生时轰轰烈烈、死得光明磊落的楚霸王项羽,一个失败的英雄。
一个个遗恨的旧渡,曾经的楚河汉界,都在世局的起落中泯灭了,只有这英雄的故事,还时常令人挂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至今激励着世人。
【篇三: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生或死,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死者,长眠于世,生者,直面生活。从古至今多少人作出了他们的选着,勇敢选着自己的结果。
项籍豪情万丈,柔情寸断,这确实让人为之动容。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这或许是一种英雄般的死法。我们可以认为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才选择自杀,也可以认为是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没有勇气去接受他人的冷嘲热讽;力能扛鼎的七尺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以真正壮阔的方式了结一生。
中国古代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为妙,而楚辞中的佼佼者自然是屈原,屈原被世人称为爱国诗人。纵观其一生,政治上的失利导致他最终选择投江自杀,以很诗人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死后他不需要被人排挤,不需要面对腐败的朝廷,不需要面对政治的黑暗,但永远只停留在爱国诗人的层次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武士的一生大都奉献给了“长安城”,但能一帆风顺者少之又少,大多数都不受重用,无人赏识。在这种情况下以自杀的方式终结一生,确实需要勇气,需要勇气放下一切,特别是家人,爱人及友人,最难别者,人也。需要勇气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是那么神秘莫测,可触又不可触,难以揣摩。需要勇气抛下理想抱负,一旦生命结束所有理想抱负便如尘烟般消失,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死,需要勇气,但活更需要勇气。活意味着直面真实生活,面对政治黑暗,面对宦官小人,面对仕途不如意。活意味着接受理想抱负仍有实现的机会,继续奋斗,继续拼搏,付出更多勇气,如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思其君“,如滕子京“洛甚成,只待凭栏,恸哭数场”;如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活更意味着继续演绎命运的丰富多彩。
更多时候,活比死更痛苦,死可以一了百了,活却不可以,死可以解脱自己活却不可以,活可以继续实现自己可能的人生价值,死却不可以。
生命诚可贵,自杀是藐视并且扼杀了生命的这种可贵,抹杀了活需要的勇气。
活,更需要勇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1726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