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教育智慧的意义与价值,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和途径,进而说,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1
最近,深入研读了刘晓东教授的著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结合自己30年的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儿童教育在目前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困惑。人类用智慧创造了环境,文化产品是人类智慧的表达和反应。中西方文化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西方文化一味的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环境破坏,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美与善统一。那么,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众说不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精神产品中,文化是最灿烂的一颗明珠。从三四岁开始,幼儿开始逐渐注意到实际物体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对人类文化发生兴趣,他们会在某一个特定的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是想象,而且开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进行探索。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开始成熟,开始萌发创造性的思维,操作动手能力开始形成,这时成人应该帮助孩子进入到对文化本质的学习和探索,而不是限于表面知识的记忆。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对学习文字、故事的形式非常感兴趣,而且,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会非常浓厚。
孩子们会对音乐产生热爱、对动植物表现出关心照顾、对天文地理产生兴趣和疑惑,并力求追问为什么。那么,这一时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为孩子营造温馨、生动的文化环境。
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应该把生动鲜亮的生活呈现在幼儿面前,营造温馨的文化环境,让孩子于潜移默化之中感受、体验、探索。
(1)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创设科学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的纸筒制做望远镜,可以提供木块、小钉、小锤,教孩子做简单的玩具,如小桌椅子、小床等,培养初步构造玩具的能力。通过玩泥、玩沙还可以培养初步制做模型的能力。利用磁铁做钓鱼游戏,给孩子适当的科学环境,以发展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
(2)文明的行为举止,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助于人们之间关系融洽、和睦、协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从小养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但是文明的举止最好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规则来明确,要做到语言文明得体,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做到和气、文静、谦逊,举止动作优雅合适,坐有坐相,站有站样。多给孩子提供动手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培养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
2、培养孩子对天文地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孩子到了两三岁,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问:太阳为什么会下山,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我们不妨就借这个机会,培养孩子对天文地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简单的逻辑思维,也培养了孩子爱思考、爱学习的好习惯。
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不妨从神话传说和故事开始,引起孩子对天文地理的浓浓兴趣,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等,然后再从科学的角度,对各种情况进行逻辑性的讲解。有的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成人可以用实物,比如圆形的水果、球来进行实验,既能让孩子容易理解,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培养孩子天文兴趣,也可以从地理知识开始。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让孩子从身边最熟悉的天体地球开始,容易让孩子接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可以告诉孩子地球的构成,大陆和海洋的比例,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地震的原理等。
3、培养孩子的思维独创性。
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于孩子们的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打断孩子的自由发挥。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上、大人说的话的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文化与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课题,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要遵循的规则规律,我们要遵循规律,促进儿童的进步成长。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2
现在大多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大人们个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大人们开始逼着自己的孩子学英语、学钢琴,从小就只能和各种各样的书本打交道,甚至有的家长连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时间都要一并剥夺。我想,这就是让儿童生活在了儿童本身的生活之外了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个性就只能被完全束缚住了。
但如若只是放任幼儿,恐怕也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正就如同书中所提到的鲁迅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之间的关联。显然儿童更好地成长一定程度上还是十分需要我们这些成人去指引他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将我们成人认为孩子因该发展的方向去强迫他们接受。就像我们成人所设定的三味书屋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枯燥与乏味的,这样只会让他们变成一个缺乏好奇心、缺乏探究精神的木偶。特别是对于幼儿教育,适当地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三味书屋中发现百草园的乐趣是必然的。
结合我们现在的幼儿园课程来说,我们能够发现现如今的幼儿教育也在一步步地像这个方向不断地靠拢。例如越来越多的教案中体现出了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讨论发现的重要性。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探索能力、探知欲望,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作为一名在职的幼儿园教师想要让自己班级的孩子有个性地发展,更要深刻理解及内化这样的一些理论知识,将它们融入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之中,将它们普及与每一位孩子的家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孩子们那些可贵的东西吧!
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文化才能往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去进行儿童教育。通过这一次的继续教育,我也发现自己在了解儿童和如何进行教育的方面还是相当匮乏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汲取书中精华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更适于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样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各项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1450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