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洛神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洛神赋读书笔记【1】

洛神赋读书笔记

  《洛神赋》的作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植。曹植,字子键,是曹操的第三子。其诗富有个性,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语言精炼,善用对偶,讲究音律。《洛神赋》是曹植的一大代表作,也是其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洛神赋》又名《感甄赋》,后人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曹植眷恋甄宓而不得,睹物思人,心有戚戚然,乃作此赋;一种乃曰“甄”通“鄄”,《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记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所以曹植被贬鄄城,内心苦闷而不得志,于是作此赋来“寄心君王”,借洛水女神的传说,来抒发内心的无奈与忧愁,并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解脱。针对第一种说法,宋人刘克庄、明人王世贞、清人何焯、朱乾等提出了质疑并拿出相应地观点分析证明,所以我们今天更多地是赞同《洛神赋》是隐喻君臣大义。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篇文章本身的精彩之处。

  《洛神赋》全篇分为了六个段落。第一段从整体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黄初三年),背景(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和作赋的原因(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第二段就直写“我”的步履行径,从“京域”回来,要“归东藩”,在杨林从容悠游时,精移神骇,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从而引出下文的对话。

  第三段乃“我”对所见“丽人”的形容,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从大到小对洛神进行了细致的描说,包括肩、腰、脖、发髻、秀眉、唇、齿、眼睛、酒窝等身体部位的描写和鞋、裙、首饰、衣服等的渲染,展现洛神的仪容服饰之美。

  第四段开头直抒胸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洛神是那样的美好,我十分爱慕她,没有媒人,那就托微波来传达我的心意吧,并且赠与信物,相约期会。却又怕受到欺骗。

  第五段写洛神被我的真情感动后的种种情状——徙倚彷徨,竦轻躯而未翔,呼朋唤友,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等。

  第六段写天色已晚,诸神离去。洛神晓陈大义,无奈人神道殊,想着这一别就天各一方,再也无法相见,于是掩面哭泣,泪流浪浪。虽然如此,但也心系君王。最后神光离合,消失不见。

  最后一段写“我”对洛神的思念与不舍,于是逆流而上,前去寻找,但寻而不得,夜不能寐,沾繁霜而至天明。

  统观全篇展现的是一段从偶遇,惊艳,着迷,到感动,欢乐,最后却是分离的凄清遭遇。究其原因,好似如洛神所言“人神道殊”。透过和洛神的这一段爱恋,我们看到的是“我”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相爱不能在一起,这种感觉就像有才有志却得不到重用一样,所以就和曹植的现实境遇联系在一起了。曹植由于之前与曹丕争立太子的经历,一直受到曹丕的猜忌和迫害,魏明帝即位之后,对曹植更为苛刻,对他严加防范和限制,所以曹植作此赋是表现自己“寄心于君王”,并不甘被弃置,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的表现。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情节完整。整篇文章从头到尾记叙了我和洛神相遇相知相爱到分离的过程,展现了一段完整的感情经历。二、意向丰富。全篇的意向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其它自然物和修饰物,例如香草杜蘅 、芝,秋菊,春松,芙蕖,幽兰,清流,飞雪,太阳,游龙,大雁,鱼,鸾,鲸鲵等等。三、辞藻华丽但不浮燥,清新之气四逸。且文章多排偶对仗,给人以工整,凝练的感觉。四、描写传神,多用比喻、烘托,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极具神韵,美而不腻。特别是在对洛神五官神态的描写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赋读书笔记【2】

  我虽然以前看过《洛神赋》,但是也只是囫囵吞枣。近来再读时,又有新的感悟。真是岁月如梭,领悟百出啊!《洛神赋》确实是一篇十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单凭我们现有的文言文知识是无法完全读懂的。在百度的帮助下,我终于看懂了这篇东西的大意。

  我喜欢词,也喜欢赋。赋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新文体,它始于先秦,鼎盛于两汉,风靡于六朝,革新于唐宋,延至于明清。我感觉衰于现代。可以说,赋一出世,就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丰富和发展自己。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真正将《赋》的概念提出来,是战国时代。它作为《六诗》之一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赋的内容铺陈夸张,辞藻绚丽,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诗歌之韵。

  汉赋林立,曹植时期处于“三国”阶段,其赋就是汉赋延续。但精于汉赋。曹植将《赋》演绎的让人感叹、哭泣、悲伤、欢乐、愉悦,十分精湛,让人回味无穷。

  正所谓“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每看到大家将一篇纯粹的文章进行各种各样的诠释时,我尽管反对,但也没有跟其辩驳。但是,我发现《洛神赋》这篇文章,这篇极其华丽的歌赋被政治化,我就感觉有那么些不舒服。

  确实,没错。结合曹植当时的背景(他失宠于曹操,又被其兄曹丕压迫,更不得重用,被冷落;满腹才华,却无计可施,最终郁郁而终。),再根据此篇文章的具体大意(曹植遇到美好的洛神,最终却“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不得不离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洛神是曹植的理想追求的化身,因为得不到,所以更符合历史(他被打压排挤,人生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所以更能得出这是他原想“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因为是在魏文帝和明帝时代,他的愿望付诸东流。所以人们认为此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总会得出《洛神赋》正是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和苦闷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11484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