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贴春联的作文三篇

对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贴春联

贴春联的作文三篇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声终于近了,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那颗渴望的心。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

  除夕夜那天,我们家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下午,妈妈在做团圆饭,爸爸刚买回春联,就去接待叔叔阿姨们了。我看着春联,想:这么多年来,我还没试过贴春联,不如,趁爸爸没空,现在就让我来个大显身手吧。我迅速拿起春联,兴致勃勃地贴去了。

  我先来个除旧迎新,把旧的春联用手撕下来,可是,旧的春联像个顽皮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紧紧的贴住墙,就是撕不下来。我想:用火烧?不行!会闹火灾的。用水攻?棒!就是这样,我为我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于是,我提来一桶水,用抹布把旧的春联抹湿后,再用刷子把它弄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呢?该贴哪边呢?我拿着春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下手为好。正当这时,爸爸来,他笑了笑,告诉我左右联的张贴位置。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先用浆糊涂在墙上,把春联小心翼翼地贴上去,再用手从上至下地把它抹平。大功告成后,我正仰着头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只见表姐在下面挤鼻弄眼地窃笑,我纳闷地走回屋里照了照镜子,哈哈,原来我变成了大花脸了。

  热闹的除夕夜,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展现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篇二: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的旧习俗,之所以称为”旧“,是因为在今天好多人家都不贴春联了,或者说贴不成春联了。

  能够贴春联的人家,一般住的是旧式的宅院,有个像模像样的大门,在大门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身份或者是地位张贴春联,即喜庆又显得有个性。没有像样的大门也没关系,但必须是双扇的门贴春联才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如今有这样”门“的住宅,在农村尚有不少,但是在城市已是不多见了。

  现在住在高楼大厦的人家,都时兴单扇门且不说,而且门面很窄,一般都是仅仅能够容一人穿行,如果怀抱点什么大件,想顺利的进门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样的”大门“,贴春联倒不是说不行,但贴上去怎么看都显得小气。一幅对联加上横批贴在这样的门上,就好像给门又加上了一圈红色的外框,这样不但不会增加美感,反而使门有受挤压之感。有的楼房为了节省面积,门的一边是紧靠着墙,没有空余,一幅对联只有一半能贴的地方,有此兴趣者也只好作罢。

  贴春联的人家不多,但是贴”福“字的人家还是不少,而且千篇一律的都是倒着贴上”福“字,据说这个讲究是”福到来“的意思。如果没记错的话,倒着的”福“字是不应该贴在大门上的,而是应该贴在房间的门上,或者是贴在过去大户人家的照壁上,那样才有”福“至如归的意境。不管怎么贴都无关紧要,只要心到就行,谁没有一个良好的愿望与企盼呢?只是有一条要注意,别把”福“字贴在防盗门的里面那层门上了。

  篇三:贴春联

  民谣说”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呀,就是春联。过春节,一定要贴春联。妈妈买回来春联,我兴高采烈地准备贴春联。

  说起来,春联的历史也悠久了。春联,起源于桃符。《后汉书·礼仪志》上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有‘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中国最早的一幅春联是在公元964年。后蜀国君孟昶让他手下的一位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一句话,再从中间刻开,挂在门上。这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说新年享受着先代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上联和下联贴在门的两边,横批贴在门上方的正中。门上有的贴门神,常见的门神是尉迟恭和秦琼,有的在门的中间贴上一张颠倒过来的“福”,谐音是“福到了”。

  春联蕴含着喜庆、祝福、盼望。“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五谷丰登稻米香,六畜兴旺牛羊壮”,这是农民最真实的期盼;“风调雨顺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兴”,祝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家家户户都平安快乐;“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新的一年,恭喜发财;“庆佳节欢声笑语,贺新春五福临门”,春节快乐,欢欢喜喜过大年;“丰年龙腾迎喜气,新年蛇跃涌春潮”“蛇年四季百花艳,燕影千家五谷丰”,新的一年是蛇年啊。新的一年,要红红火火,顺顺利利······每一幅春联都是欢乐的心情在跳动,都是人们美好的向往。

  读着这一幅幅春联,我好像读着一个个美好的心愿: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

  我快乐地贴春联。我家的上联是“平安如意千般好”,下联是“人顺家和万事兴”,横批——万事如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uilian/14172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