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常在公益广告、宣传栏上听或看到“道德”二字,亦常听人所谓“道德”、“不道德”云云,于是,我问他们,什么是道德?他们亦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就“道德”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道德”的解释很多,不过概括下来无非那么几条: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下面,我就以一个初二学生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着名的弟子之一。
有一次,他父母想吃米饭。虽家中贫困,但为了使父母吃上大米,他就给寺庙修路,每天背石块上山。拿到了工钱后,走50里路上陬邑买米,背回家给父母烧白米饭。两老连声赞道:“这大米饭真好吃呀!”子路听了心中十分高兴,但他自己则仍吃杂粮。后来,子路拜师孔子,却不忘背米孝敬父母,每月背米回家。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底线!
第二,我认为便是自律: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聪明,读书刻苦。徐溥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上就是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说难不难,言易不易。
只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这样,我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便亦非难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daode/1400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