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去过一次青海。那算是登上青藏高原,到达祖国的大西部了罢!旅行的经历,我已经印象不深了,可我记忆犹新的那个孩子的姿态。
不得不承认,青海是个很穷的省。即使是大城市西宁,经济也不是很发达,更不要说山区了。因为地处青藏高原,四处都是连绵地群山,也就是一些贫困的小城镇,所以,我们参加的团叫“援青交流团”,表明我们行程的意义。
其实不过是旅游团,不过名字高大上些,但既有“援青”之名,就不能不干些援助之事,所以我们被拉倒一个小镇上,举行捐助仪式。事先,每位团友出了两百来元钱,买了一些书包、笔袋,做援助之用。
我自然做为我们家的代表,成了“捐赠人”,晚上八点钟,仪式开始了,各位“捐赠人”把捐赠的物品拿上一张长桌:一边站捐赠人,一边站受捐人。我拿着书包,在大人们的指使声与叫好声中,站在队里走上高台,站在长桌前。
我对面是一位藏族小朋友,穿着民族服饰,浓眉大眼。我直冒冷汗:我虽然喜欢热闹,但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还有相机“大炮筒”,我有点胆怯。
我把书包递过去,他接了下来,随后对我笑了笑—非常正式地微笑。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回他以微笑。然后他对我伸出了右手:显然是要握手。我清楚地记得他那时的神态,面带微笑,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我也是把右手伸过去,显得正式。我的手比较大,但他却没有什么顾忌。手紧握在一起,他还像电视里一样,上下晃动,表现手握得紧。
这握手持续了最少两分钟。我一直非常地拘谨,而他却举止得体。从照片看来,我表情僵硬。握完手,两只手上都出了汗。他拿起书包,用极不流利的汉语流利地挤出“谢谢”。我和他又握了一次手,随后我们都走下了高台。
整个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微笑,而且表情是活的,我的表情是死的。两腿并拢,左手一直放在裤缝。握手时,他的气场深深震撼了我,平静之间流露喜悦。他稍弯着腰,表示对我的尊敬,我却不知道干什么,一直学着他。我注意到,其他的受捐人不断地点头哈腰,嘴里还叽里咕噜说着我听不懂的话。
我相信,这就是一个人的姿态。不管你是捐赠者,还是受捐人。把握好自己的姿态,就是看得起自己。援助不是施舍,援助是给困境中的人的雪中送炭,只给有姿态的人。施舍是给无药可救地的人的安慰。只有有姿态的人才配得上援助。高贵是种姿态,只有有姿态的人,才称得上高贵。把握好你的姿态吧,唯有这样,才能从心灵上到达成功彼岸。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er/830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