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语会"十五"研究的重点课题,创新作文的研究开展的轰轰烈烈。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作文,正在探讨阶段,自然不可能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结论,但分析创新作文提出的背景,对我们了解其内涵至少有一定的启示。
近年来,语文教学遭到舆论的诸多非议,特别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更成为此中的焦点,而相比之下,作文教学似乎更是重灾区,因为它关涉的不仅仅是一篇作文的好坏得失,还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人格素质、道德修养的形成发展,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众矢之的。
反观多少年来作文教学的"成果",的确令人失望、愤慨:无病呻吟、胡编乱造、死记硬背、极端模仿......致使为文之真、为人之诚丧失殆尽,空留一纸虚文让阅卷老师"欣赏"。这样,高考、中考作文中的"孤儿"现象、"残疾"现象、"父母离异"现象和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的抄袭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此前提下,社会才对教育界进行了严厉的拷问:你们究竟对学生灌输了些什么?
平心而论,作为社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学校、教师都应正视这个问题,并作出令社会满意的回答。可在回答时,往往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就让人感到教育界的态度的"反动性"了。
其实,社会的态度是相当宽容的。他们深知,这个问题,老师、学校就是回答得了,也不一定能够解决得了。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显得过于强硬(或蛮横、恶劣?),甚至把它归罪于考试制度。在此,作为教师,我首先声明:考试没错,错就错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格发生了扭曲,价值观念发生了错位,一味地瞄准考试、迎合考试,而使自己的良知和敬业精神在急功近利中趋于泯灭。在此情况下,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发表自己看法的冲动、书写真我的真诚都受到抑制,逐步退化,最终导致作文能力演变为纯技法的授受和考试作文的反复演练,其后果自然是砍断树根而求其枝繁叶茂——想不到一个个自命不凡的教师在此时竟成为一个个的大傻瓜。
面对社会的质问甚至责难,学校、教师绝不能以遁词掩饰自己的失职,一定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至少,不能把它全部推到"考试"身上。要知道,学生是你的,学生的作文是你教的,现在学生的作文状况如此,其中的责任不是很明确的吗?
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只有在敢于直面困难、正视困境时,才意味着他的想法、做法、教法正萌生着希望的幼芽。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叫"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人——特别是教师——的态度问题,就是创新作文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问题。
在此前提下,我们探讨创新作文的特点就有了点意义了。
1、创新作文的根本是理念的更新。创新作文是对当前作文现状中出现的诸多弊端的扭转和校正,而这些弊端都是在以应考为目的的前提下产生的,是重考试而不重运用的,是重形式而不重内容的,是重技巧而不重作文的功用和内涵的,是重应付而不重素质的。因此,只要能打破这一现状,使作文教学走上正轨,有所导引,这就是创新作文。这就要求创新作文研究必须回到写作的根源上去,去研究作文的理念,研究作文产生的规律,研究所以运用这一工具的目的,研究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生活的根基、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冲动......在这个框架内,无论怎么搞都可以。而一旦超越甚至背离这个框架,所有的一切都属徒劳甚至是贻害无穷的。
2、创新作文的前提是真心做人。没有健全的人格,其文是为人所不齿的。因此,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绝不仅仅是作文教学本身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健康的人格作支撑。也就是说,作文就是做人的回归,而做人是作文的指向。创新作文不排除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但高尚的人格、正确的写作理念、真实的生活内容为其根本,不然,空事技巧,哗众取宠,除了得到扭曲的人格、丑恶的灵魂以外,什么也得不到。文学的发展史也一再表明,作文一旦弄虚作假、脱离生活、缺少内容时,就自然而然地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3、创新作文的关键在教师。理念的更新自然重要,但促使理念落实的行动更为关键,它涉及教师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平、人格高下、敬业态度和做人的精神。我们之所以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就在于他塑造的是人的心灵,教授的是生活的知识,培养的是生活的技能,而教师如果做不到这点,他就是人民的罪人。因此,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正揭示出教师的严重失职。而教师失职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光短浅、素质低下,不懂得作文教学的规律,这是教师中的歪嘴和尚,与其对之责备,不如对之进行培训或令之改行。更主要的原因是不作为,明知该怎么做,偏不这么做,为谋求捷径而投机取巧,为获得赞誉而哗众取宠,口头一套,行动又是一套,由此折射出其人格的卑微,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败类;而这类教师,往往以"好教师"自诩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口碑,其实不亚于江洋大盗。倒是有少数"不识事务"者可能正是此中精华,但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失败往往是他们必然的归宿。
4、弄清作文的主次轻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少壮功夫老始成"......可见,基础、积累是最重要的。积累含义有二:一是感性积累,它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主要途径;二是理性积累,主要指借鉴,即通过分析别人的文章,汲取其优点,然后应用于自己的作文实践中。然而,我们平时看重的正是后者,并且往往局限在几本"优秀"作文上,这种仅凭几本作文选就可提高作文水平的看法,是幼稚而可笑的,是对学生作文的误导,它除了能培养学生抄袭、模仿、造假的不良文风以外,估计什么也学不到。对于借鉴,我们一定要明确,借鉴应以别人认识、反映和服务生活的方法为主,然后才是构思、写法、技巧之类的学习。再对照一下我们的做法,一看作文书,就是什么写作技巧、优美词语、名言警句、修辞之类的。自然,我们不否认这些东西的积累对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帮助,但只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这些东西的学习才有所归依,才是活生生的,不然,跟看词典有何区别?可以看出,在作文教学上,我们舍弃的全是人人都容易掌握的营养丰厚的作文之本,是我们每个人异于其他人之"创新",而借鉴的全是人人都很难掌握的脱离了灵魂的所有人都在借鉴的作文之末,在此情况下,想要不雷同,想要谈创新,不就难了吗?有很多东西,对学生作文来说,暂时是难以看到其功效甚至是"无用"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让学生放弃学习的机会,要知道,已有知识间的联系、碰撞往往是作文最初的动力。因此,做教师的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一定要为学生能力的养成着想,一定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切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5、在实践过程中要摆正读、教、写的关系。学习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作文尤其如此。只读而不教,则流于盲目;只教不读,误入空谈;只写而不教、不读,无所指向,近乎蛮干;而读、教的结果不落实在写上,则为舍本求末。因此,三者应相辅相成,不可只钟情于某一方面,特别是中学阶段,尤其如此。在此,简述三者的内涵:教——教理念、教知识,读——验证教的内容,写——落实教、读的结果。
这时,我们就知道创新作文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了。
在探索中要防止步入误区。每有变革,必然有人要标新立异,正如这多少年的教学改革,除了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学能手"、"教改新秀"之类外,真正的收获仅限于认识到教改的必要性——再这样下去前途将一片黯淡,只有向素质教育过渡,才能步入坦途。至于创新作文,自然也难免有一部分人要重蹈覆辙,现在,就有人致力于搞什么想象作文之类。在此,笔者并非反对对这些作文类型进行研究,而是要说明,创新作文决不是空穴来风,决非让你在坐在那儿胡编乱造或突发奇想,而是要实实在在地针对学生"一穷二白"的底子找到"致富"的源头,要打通学生获得材料、感知生活、反映生活的关节,要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然,为抵制形式主义而产生的创新作文又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angxin/1271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