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成语繁体:良莠不齊
成语简拼:LYBQ
成语注音:一ㄤˊ 一ㄡˇ ㄅㄨˋ ㄑ一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良莠不齐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莠,不能读作“xiù”。
成语辨形:莠,不能写作“秀”。
成语辨析:良莠不齐和“参差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但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参差不齐”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当指人时是指水平不一。
近义词:混淆视听、混淆是非
反义词:泾渭分明
成语例子: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 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英语翻译:good and bad mixed together
日语翻译:よい人と悪い人が蕑(い)り艕(ま)っいる
成语谜语:稗子挤在禾中间
成语故事:
明朝时期,田艺蘅《留青札记》中记载:元朝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秀”是最高级别,“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时称鄙人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齐就是不郎不秀,称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chengyugushi/803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