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个星期我们学校让我们来写“中华赞”这篇作文,看我们班上78个人有几个人能参加到初赛。去和其他学校的人来比试下作文。刘老师说“这次写作文,愿写的就写,不愿写的就不写”因为我对作文很感兴趣,试着也写了一篇“中华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过了几个星期,刘老师轻轻地走进教室说“这是上次写作文获奖的作文”发了一半,突然,刘老师念了一声“甘鑫,三等奖”那时,我的心里一直碰、碰的跳。发完奖状刘老师说:“这次获奖的同学要去参加复赛,必须单独写,那里没有人给你检查错别字,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写。”
虽然只得了三等奖,但是这个三等奖是我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写的。
这次的了三等奖,这次参加复赛我一定要把第一名守住。甘鑫,加油,继续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到今,勤奋都是成功的代名词,是勤奋,使我体验到成功的甜美。
古筝,是我业余生活中的“铁哥们”。在慢慢的七年时间里,它一直不离我左右,为我搬回了一个个奖杯,领回了一本本证书。
记得去年暑假,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取得了到北京参加“星星火炬”全国总决赛的资格。高兴归高兴,短暂的兴奋过后,烦恼也像洪水般向我砸来。既然我走这条路走得这么辛苦,那能取得全国总决赛资格的人,肯定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虽然我弹古筝在这个小县城已数一数二,但在全国......那可真正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曾想过要放弃,但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既然不知道结果,那还不如拼一拼。
去年夏天似乎格外热,蚊子大军也一波接一波,为了不打扰到其他人,我把房门关的紧紧的,窗户也不留一条缝隙,在完全封闭式的房间里练琴。
临近比赛的那几天,我连吃饭都带着指甲,一秒钟的练琴时间都不想浪费。没有空调,没有扇子,每次练完琴,我都像洗了一场桑拿。尽管这么辛苦,我还是不想放弃,因为我听到心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劝告我:你这一路这么多困难都克服了,就这样放弃,那不是太过可惜了?无论如何你都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抱回了浸满汗水的,印着“全国青少年艺术选拔赛金奖”的证书。我知道这份荣誉来之不易,但仔细想想,成功又那么简单,它只需要两个字,那便是——勤奋。
对于作文教学,如同对于整个的语文教学一样,我们的探讨不可谓不多,各种意见建议也不能说不好。但我们却仍然常常面临着学生不爱作文,不会作文的困境。能不能先跳出问题本身,从根源即人的共性上去找找答案呢?
众所周知,人的成功要素之一是自信。那么,自信源于何处呢?热真分析一下又会发现:人的自信来自不断成功的体验。是的,这种看似可笑的结论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成功”就得成功。所以作家王宏甲在他那本轰动一时的[中国新教育风暴]中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如何保证他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比获得多少知识都重要!“在这本书里,作者还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和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想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也应该甚至必须在这方面多动脑子。所谓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也有这种意思吧?而要做到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笔者认为需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 , 在作文的源头、即作文命题上多下功夫。具体说来,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重视在“写什么“之前就充分考虑“如何写”的问题,出题人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去考虑命题,自然也就有利于命出学生所欢迎的题目。二是要努力将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生活相联系,这样也常常能命出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如读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许多同学都不由自主地陷入对金钱与亲情关系的思考,这是若能联系课文适当命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这是笔者切身体验到的。三是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提高我们的命题水平。就笔者愚见,国外作文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的需要,而这又恰恰是符合多数人写作根本动机的。
第二个方面,是要更新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这也可以具体为两项。
一是不宜用终极目标衡量训练过程中的成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次都有一个阶段性目标,而不是面面俱到处处都好,那么学生是否就更容易达到,从而更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呢?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的精细设计。要有一个从总提到局部、从每学年到每学期、每一次的细致科学合理的安排。也会涉及到诸多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chenggong/1294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