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情不好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呢,生活受挫时会看书。个人认为从向上的书籍中可以得到治愈。不看书与看书,还是有区别的。小学,自己就看了大部分文学名著,不管是青少年读本还是厚厚的原著,我都可以很有耐心的看完。初中时,学校图书馆的书很多都被我看了,不知不觉一去图书馆同学会问我这本书讲什么,好看不……初中毕业前我直接成了学校图书馆借阅量第二……
看书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从杨红樱、饶雪漫、郭敬明、安妮宝贝、亦舒。越来越能发掘内心深处的理性。赤裸裸的一针见血,替代了雪月与风花。如今的我,还未够强大,当自己仅有的阅历拯救不了自己时,我会看亦舒的书。不得不说,接触到她的作品是一件幸运的事。在app store下载了她的作品精选,当我被世事困扰时,我会看她的短篇。字里行间透出来的睿智,让你冷静下来,清醒,昂扬。我认为每个女生,都要好好接触她的作品,真的。
渐渐,特别是高中以来,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哪里能像以前一样天天抱着大本《红楼梦》慢慢自我揣摩呢?哪里能再去大姑家借那一套深绿色的文学原著呢?看着丰富的资源在那里,可是却半年用,真是折磨。
网络、微博冲击了我。上网五花八门的信息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一本书中的经典语录加工在一条微博上,一发布、一转发,很多人知道了,你也知道了,不可否认,你拓宽了眼界。可更深层次的说,你知道了这么本书,这么个作者,知道了里面的点睛之处,却不知道书的内容和细节。这真是太可悲了!一个只知道经典语录的年代!一个出口成章、听上去学富五车的人,他懂得竟然都只是些经典语录。我只能说他也许是个微博控。
试问还有几个人能够抱着厚厚的书籍坚持读下去,小学、初中我可以甚至不惜上课与老师“打游击”,高中没这个魄力了。渐渐的,发现自己实在不能将一本古典著作心无旁骛一气呵成下去,我需要反思了,我想。
《读者》杂志一月两本,这是我阅读的底限了,这场精神盛宴我是不会错过的,我决心坚持一辈子。我不知我是否是一些人眼里的文艺小青年,看书,写文字,摄影,小清新。做这些,没有概念和目的性。我只知道,我喜欢,我热爱,这些就够了吧。现在没有经济能力,用手机或者千元的傻瓜相机拍,但我心中依然有单反相机的模样。
对自己说,做个有点性格的女生。不跟风,不因别人用什么、穿什么、流行什么就去盲目的做。真的没必要注重太多,自我感觉良好,世人看上去不别扭就行了。我并不是那种愤青,不顾世人目光的人。咖啡红茶、书籍相机、习惯穿衣、兴趣爱好,完全顺着自己的喜好,能够不被同化,可以对抗强大的交际圈真的不容易啊。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900zi/1368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