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总是有雨的好,细雨濛濛,柳枝翠翠,路人匆匆,这才成就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千古名句。我不曾确定一千多年前的杜牧可是徜徉在山间?山间是奔往的人群,哭着,在他们眼中,这个春光大好的日子应是思念与祭奠自己的亲人。
可我觉得,在这个日子中,更应是去幽静之地去思念过往人烟,这或许更有意义。( )
阴云垂垂,细雨沥沥,烟尘袅袅。我走在古巷中,脚边是青石板,雨水顺着屋檐从上滑落,清脆声音和着我软稠的足音。巷的确很静,虽没有丁香花的点缀,亦没有人的纷扰,只有的是旁边院落中伸出来的无名小花,花香不浓,可是素雅有致。沉睡在暮雨云烟之中,巷依旧保持着原本的面貌。那尽头是一口古井。我轻轻地拍打着井沿,雨声依旧淅沥,微风拂过面庞,我的哀愁又回来了。井是无情的,可是在清明遇上了我,也许也变得有情了,在这空寂深巷中响着那无序无休的音律。雪白的墙,乌黑的瓦,在井水中映衬出,深巷孤寂,我无言,井无底。只是世上知我者何人?两袖挥挥,井旁的苔痕又挽留了我,这青苔绿得很有生气,我不忍抛弃。雨声依旧空灵,在无人古巷中空响。我敲打着井沿,只恨没有丝竹相伴,错失了这绝妙的机会。
那年的清明,我曾经深深地迷醉在此。
晴空万里,清风拂来,本是又可去郊游的日子,可我却选择夜游了古巷。日光隐去,清明的气息依旧可以闻到。月光在巷中的树梢上钻出来,照在我的背上,流下了一缕清清的,冷冷的月影。我继续前行踱步,古巷的房屋已经焕然一新,显得热闹极了。街市边叫卖着物品,我眉头紧锁,这个清明,难道是来追思这古巷的?走到了尽头,原本以为古井仍在,可是,它化成了一座坟——已被混凝土填平了……
土啊,你埋葬了井水,可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心啊!月色洒在了“坟”前,我走在“井”的四周,古巷已不幽静,石板变成了柏油,可见它也成为了世俗,都说雨是表示哀悼,可晴天也是啊!我爬上了这“坟”,这古巷已经死去了,这树叶也已死去,它们只能留下了躯干,像我一样。在这坟前轻轻地啜泣,轻轻地。
星空是很璀璨,月光是很清冷的,风是很柔和的,他们是想唤醒我已受重伤的心吗?不能。我的心也在这清明时节,埋葬进了这坟,这座永恒的坟。清明,总是有哀思,我想,那埋着的井水中,还能照出我忧伤的面影吗?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若物不是而人是,那么思怀,也是徒劳无用的。
天空应当飘下些雪花,我想。这阳春的白雪,又有谁还能和上的呢?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2
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你们知道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对,4月4日)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我们刚才背诵的《清明》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古人对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壶热酒,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这是对亲人的一种孝敬,而我认为:无论祭祀的礼数有多么繁琐,都不如趁他们在世时多给一些关爱来得重要。
不久前,我目睹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老人去世了,亲戚朋友都去吊唁,其中一位中年妇女蹲在老人的灵柩前嚎啕大哭,边哭边说:再也看不见了啊。听朋友介绍,这个妇人是老人的直系亲属,并且居住在一个城市,却有两三年没有去探望过老人了。见此情景,听罢介绍,我即同情又鄙视:之前干嘛去了?老人去世了哭得“惊天动地”,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多探望探望、多陪伴陪伴呢?也许是“良心发现”?想到这,我不禁又想到了这样一句警世名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同学们:孝亲敬老是我们永远倡导的一个话题。自我校践行《弟子规》以来,老师无数次地指导同学们回家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并把每一个周日定为同学们的孝亲日,号召同学们能在课余时间多关心父母老人,尽一份为人子女的孝心。让老师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有很多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从开学初同学们上交的手抄报里可以感受到那份孝心,从那些学做家务、为父母做事的照片上可以探视到那次孝行。
同学们:坚持下去吧!时不我待,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父母少一点劳累;做好自己的事情让父母省省心;用我们的孝心给父母多带去一些快乐与欣慰;我们的父母一定会长命百岁!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3
清明节是4月4日。这天,全家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与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与爸爸妈妈、奶奶、小姑妈乘上了爸爸的车出发了。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来到了我们永康的花街那儿的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接,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标好了以后,奶奶让小姑妈拿出12支香给她,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太婆,今天我们来看你们,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给我们一点吗!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习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考大学的表哥,让他一次性就考上重点线,上一所好学校。你们能答应我吗?太公、太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便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有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带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说完,我们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们安息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700zi/1498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