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了的作文600字
知了是童年很熟悉的了,它伴随我们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知了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知了的作文600字
放暑假了,我来到了一片青葱翠绿的外婆家。
一到外婆家,我就缠着舅舅带我和姐姐去捉知了。大家可能会问:你捉知了干什么呀?玩吗?不是,我捉知了是为了吃它那香喷喷的肉。于是舅舅立即做了一个精致的小网兜,插在长长的竹竿上,这样我们就能抓到知了了。
我们带上工具来到了小山坡上,这里到处是高大的树,树上的知了“吱吱”地叫个不停。姐姐说:“我想先试一试,看能不能抓到。”在舅舅的指挥下,姐姐抓到了一只,不过被她吓跑了两只。我看了后也跃跃欲试,可我太小了,竹竿太重了,我根本拿不起来,更别说捉知了了。舅舅看我们好久才捉到几只,就急了,一把拿过竹竿,自己捉了起来。虽然我和姐姐很生气,但我们不得不佩服舅舅捉知了的手艺好,很快就捉了十八只。接近中午了,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热量尽情地洒向大地,我们又热又饿,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
吃完中午饭,我们坐上汽车,再次来到目的地----小山坡。可是,这次舅舅让我们在车上等他,一个人走了,我和姐姐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舅舅回来。大概过了一节课的时间,舅舅终于回来了,看看他手中拎着沉甸甸的塑料袋,我们急忙飞奔过去。天哪!这回不知十八只,至少有八十只,舅舅一会儿就抓到了这么多知了,真实太神了!我立刻谢过舅舅,接过知了拿到车上,心里美滋滋地想着:晚饭我和姐姐可以享受一顿美味的知了大餐了。
虽然这次我没有真正的自己抓到知了,但是这次“活动”让我与大自然更加亲密接触了。
关于知了的作文600字
我穿梭在我的记忆长河,捡起一块张满水藻的鹅卵石,小时的一幕幕就出现在了眼前。
那是一个炎热的日子,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正好没事干,我和哥哥准备去捉知了。说干就干,我和哥哥一起做起了捉知了的工具。哥哥拿出要用的东西:铁环,网兜,钢丝,老虎钳和三米左右长的竹竿。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动手了。
哥哥拿出网兜,把口子固定在铁环上,再把铁环的柄用老虎钳绕在一起,接着把铁环的柄插到长竹竿的顶端的洞里,再用一根钢丝把它固定住,这一切在他的手上,都这么听话,他做得那么连贯,熟练,我非常得吃惊。做好了工具,哥哥马上把我带到一个知了很多的地方去捉,我们一到儿。“啊!这么多!”我大喊。连一米不到的小树上都有十几只!最后我们在那就捉了四十几只!接下来我们又去了他家杨梅林附近,他家附近的山上……我们回家一数,居然有一百多只知了!
“这些知了怎么办呢?”我问哥哥。哥哥说:“吃!”“吃?”我差点没晕过去。哥哥说:“对,就是吃!他胸部这部分肌肉很多,肉很鲜。因为他的`翅膀煽动就是由这块肌肉控制的。”
说完哥哥拿来了菜油,洒了一点在锅里(菜油多了不好吃),把我们一起“修理”(去掉翅膀,头和腹,再清洗)好的知了放入锅中来回翻炒,过一会儿后再放一点盐,就可以出锅了。一开始我只是看哥哥吃,后来看他吃得津津有味的,也馋了,吃了一个,“啊!真是美味!”我一共吃了四十来个!
现在一想到当时的美味,口水就在嘴里打转了!
关于知了的作文600字
暑假,我经历过无数次的快乐时刻,而捉知了的快乐更令我回味无穷。
暑假里,噪音大师——知了先生,又开始在它的“舞台上”唱起摇滚乐来。这倒勾起了我的食欲,知了猴(蝉蛹,我们这里称知了猴,蜕了皮的叫知了。)
可绝对是美味佳肴啊!于是在一天晚上,我和几位女同学相约去捉知了猴。来到一排大杨树下,我们就开始了“警察捉小偷”的游戏。我们打开手电筒,在大杨树上寻找“摇滚乐手”的前身。突然,发现一个胖乎乎的东西在杨树干上蠕动,仔细一看,高兴的我差一点蹦起来。原来是一只“武装齐全的知了”(知了猴)刚爬出洞,看样子是想在杨树干上演一场“金蝉脱壳”戏。
我毫不留情的把它“捉拿归案',同伴们围着我狂欢一阵后,继续向前搜索。我们统一关掉了手电筒。此时,田野里传来一阵阵蟋蟀和知了的合唱声。忽然,我听到身后有个东西掉了下来,立刻打开了手电筒。耶——又是一阵狂欢,原来是一只傻乎乎的知了猴,笨头笨脑的从树干上滑了下来。它正要夺命而逃,就被我抢先一步捕住了。
瞧它,连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在我手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在不停的蹬呀蹬,最终还是没有逃出我的手心——乖乖的投降了。不一会,我们竟又找到一个知了猴的老巢,可狡猾的“小狐狸”在洞里就是不出来。我们干脆用事先准备好的水往洞里灌,不到半分钟,“小狐狸”就忍不住了。它在洞里一露头,我们就把它俘虏了。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我们在歌声中清理“战利品”,共捕获二十八只知了猴。
尽管可恶的蚊子在我们身上咬了一个个小红包做纪念,但看着这些可爱的知了猴,我们大家都会心的笑了。
【关于知了的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1.关于累了的作文
2.关于笑了的作文
3.关于知孝的作文
7.关于开学了的作文
8.关于毕业了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600zi/3193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