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佳节来临了,晚饭后家家赏月。下面是有关中秋月亮的优秀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中秋的月亮】
中秋节到了,每到这个传统的节日,我都会想起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这首词描写了离别思念之情,也符合我现在思念亲人的心情。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农历十六的月亮要比农历十五的月亮距离地球近四千一百千米,所以十六的月亮更圆、更大。
晚上,我和妈妈坐在阳台上赏月。夜空很晴朗,只飘着几丝白云,月亮皎洁明亮,像一个白玉盘挂在天空中,它的周围散发着迷人的金色光晕。传说月亮上的桂花树,其实是一座高大的环形山,我真想飞到月亮上看一看呀!
中秋节是和家人团圆的节日,可我和他们却相隔千山万水,只有看着月亮思念他们。现在我的心情很复杂,有些思念亲人的伤感。夜色真美呀!我的思绪随着天上丝丝白云飘荡在无尽的夜空中。
【篇二:中秋节的月亮】
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也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一个充满欢乐的中秋节。这一天,妈妈决定全家去黄河边赏月,等在外面吃过饭以后,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们来到黄河边,抬头望天,可是却见一股一股的乌云慢慢得移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都担心月亮会出不来,妈妈说:“好几年的中秋节都是这样,月亮总是在我们睡觉之前出不来。”妈妈每年都会供一些贡品,和我看月亮,很多次都是等不来的。
但是,我们每年都在期盼这个节日,在黄河边坐了好长时间,清水广场上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定和我们一样,也是在寻找月亮,正当我们没有耐心的时候,月亮旁边的乌云散了一小块,顿时,一缕轻柔的月光从乌云里射了出来。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那束光形成了像一只正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鹏。笼罩着月亮的乌云一点一点的散去,月亮一点一点的露出来,到了最后,月亮全部出来了,金色的月光笼罩了大地。微风吹过,送来淡淡的水腥味。柳树扭动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姿。在月光下有一种朦胧的美。
正当我们陶醉时,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捂着面慢慢地褪去了,最后没有了,飘逸的云彩也不见了,只有零星的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妈妈说:“天色已晚,咱们回家吧!今晚已经很不错了,看见了月亮,而且还在河边。妈妈很开心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河边,可我还想再看一眼从云里出来的月亮。妈妈郑重的宣布,我们今晚就走回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不时的向天空望去……
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月亮再次出来了,在路上,我就欢呼起来了,妈妈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年的中秋节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吧!啊!好一个幸福美满的中秋;好一个晶莹如玉的月亮;好一个月色笼罩下美丽的家乡;
回到家,妈妈急着去献贡品,我也兴奋地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希望月亮能吃上这些好吃的。在阳台上我又看见它了,这会它已经爬的很高了,前面再没有乌云了,谁也拦不住它了。我仔细的看,好像看见了兔子……
月亮真美!
【篇三:中秋的月亮】
中秋佳节来临了,晚饭后家家赏月。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金黄色的月光笼罩着整个城市。路灯闪烁,高楼大厦的窗户里也亮出了一缕缕灯光,在苍茫的夜色中,与天上的繁星争辉。
夜深了,月亮渐渐升高了,原来金黄色的面孔变得一片洁白。
几缕浮云在天上缓缓飘过,犹如给月亮围上了薄薄的轻纱。月亮把一片银光泻向大地,把地面打扮成银装素裹的世界。原来在暮色中显得朦胧的树木、高楼,又显出它的清晰的轮廓,窗玻璃的反光在闪耀。树叶上的露水在月光下反光,放眼望去,就像是夕阳西下时波光粼粼的水面。灯光、月光交相辉映,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景啊!
我站在阳台上,面对着一片银白的世界。月亮在浮云的烘托下,似乎在缓缓地行驶,我不禁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也产生了飘飘欲仙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我无比欢畅,不由想起了泰戈尔的诗:“我由衷欢畅,吹过的风带着清香……”
我被月景吸引住了,直到妈妈打开电视,我才离开了凉台。
【篇四:中秋的月亮】
昨天的月亮已经够圆了,又大又明亮,今天应该可以用圆规比着在天空画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月亮了吧。我这样想着出了门,准备赏月了。
因为饭吃得太晚,我没有看见月亮升起时的样子,不过,它一定是缓缓地升上蔚蓝的天空,又同时慢慢地把清辉撒向凄凉的大地,那是多么美丽的一幕呀!
七点钟我下了楼,来到了小区的中央,望着那皎洁的月亮,我的脑海里突然呈现出童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景象,我真为她感到悲伤,月亮上多冷清啊!我还想到了吴刚砍桂树和玉兔捣药的场景,他们一定很辛苦吧!
再看看清澈的水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就浮现出一轮圆圆的明月了。
我突然喜欢上月亮了,便向它跑去,可它却那么不领情,我向它跑一点,它就向后退一点。终于,它被高楼挡住了,它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它,我趁次机会向月亮消失的地方奔去,呵,它没动,它中计了!我得意地朝着月亮做了个鬼脸,开心地笑了起来。
天色晚了,我向月亮招了招手,转身向家里走去,或许它还想追我呢,不过我可不奉陪了!
我觉得月亮就象一个淘气的孩子一样,我喜欢和它一起玩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400zi/1726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