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辈子就这么短,为什么要窝在一个小地方,为什么不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到世界去,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到世界去作文(一)
世界那么大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最近一段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其火爆程度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般,可能大家都对那种四处旅行的感觉特别羡慕吧,喜欢那种有能力实践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的快乐。
在青春年少时期,对于旅行,我也特别迷恋,对其充满着一种神圣的向往之前,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自己,没有资本,也没有勇气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吧。
年少的我,喜欢看安妮宝贝的书,喜欢那个穿着白棉布裙子的叫做安的女孩。渴望像她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去西藏,看碧青如水的蓝天,观赏潮湿的落日,去某个没有人曾经去过的地方,寻找忽然而至的浪漫邂逅,感受生命的平凡与挣扎。
与其说这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倒不如说那是一种对于文艺与优雅生活的向往吧。年少的我觉得生命就是应该要好好折腾一番,才能够将内在的潜力彻底榨干,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前方总是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的我,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然没有那么强烈了。偶尔也会携三五好友出去游玩,但从来都不会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样子,而是会经过细致精密的计划,因为谁都不想将自己仅有的假期浪费在各种突发事件当中。
当然,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幻想,什么时候,可以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去某个遥远又未知的地方。那里有着美妙的湖光山色,有着动人的神话传说,没有过多的人摆一个个奇怪的姿势在晒“到此一游”照,也没人有喧喧闹闹地排队要去观赏某个景点。
其实,世界上的美景很多,它们的存在永远都是无言的。只有在静默中,才能够保存那份最初的完满。要是人类一旦发现了,那它们也就不再是它们了。就像动物园里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
又或许,那种想法不过是人类自视甚高的表现罢了。在伟岸的自然面前,我们其实不算什么,不然苏轼怎么会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呢。即使我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掌控它。许多时候,地球不过打了一个小喷嚏,身上的跳蚤就只能无奈地纷纷坠落。
所以,当许多人在践行着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时,许多时候,我想到的是,除了脚印,你什么都没留下,除了照片,你什么都带不走。
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十字辞职信,使我想起高晓松的名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是吧,我们应该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意即诗意与梦想。顾少强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含意正是对诗意与梦想的追求。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活,令她那颗渴望诗意与梦想的心灵渐生“苟且”的厌倦感,于是她随性而为,“说走就走”去潇洒看世界。她的这一番举动,实在令陷于“苟且”而欲逃不能的我等俗众羡慕神往。
还有诗和远方,生命才丰盈与完满。物质化的现实使我们很好地生存,精神化的诗意与梦想,却使我们美好地生活。缺失诗与梦的生命,必然是畸形而枯涩的。萧伯纳在《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无情地奚落那种缺乏诗和远方的生活:“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相反,若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则生命会变得丰盈而完满。切格瓦拉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他是革命者,还在于他是富于诗意与梦想者。他爱好文学、旅游、摄影、雪茄和手表,他有浪漫的革命梦想。这一切,使他虽死而生命丰盈与完满。这种丰盈与完满的生命,不正是顾少强“想去看看”的诗意和梦想吗?
诗和远方如此美丽。可是,在物质化的现实中被挤压而苦苦挣扎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超脱现实而勇敢去追求诗意和梦想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一个诗与梦凋零的物质化社会,无数人熄灭了诗与梦,而甘于“眼前的苟且”。当“拜金女”盛行,当《小时代》受热捧,“蚁族”和“蜗居”们很难不放弃他们的诗和远方。也正因此,当顾少强的十字宣言出现,曾经心怀诗和梦的我们,才会如此受感动和被感染,一些人甚至学她“说走就走”去旅行。
只是,诗和远方,真的只有“去看看”才能觅得吗?我们是否存在一种“远方才有风景”的审美误区?“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会不会是一种看似洒脱的非理性呢?顾少强辞职后违背“不代言”的承诺,终于为旅游公司代言,这是不是对其追寻诗和梦的自我否定与更正呢?
我想,更深刻的诗和远方,不在别处,而在当下。珍视当下,于当下觅见诗意与梦想,才是生命丰盈与完满的真谛。生命是渺小而物质的,但身为万物灵长的我们,却可以从珍视当下中创造伟大与诗梦。日本影片《入殓师》中的小林,尽管职业卑微且龌龊,可他在给每一位死者化妆时,倾注慈爱与敬意,从而使阴森恐怖的死亡充满温情和诗梦之美。林语堂在《人生的乐趣》中,列举李渔《闲情偶寄》里写柳蝉、写衣饰、写午睡的文字,赞美中国传统生活的诗意和梦想之美。李渔这些文字写的都是当下平凡的小事物,但因为珍视当下,我们便从中发见了诗和梦。与顾少强“说走就走”的寻觅诗梦之举相比,这些于珍视当下而觅见的诗和远方,不是更切实、更深刻吗?
于珍视当下中觅见诗和远方,我们的生命将不再“苟且”而变得丰盈与完满,我们将获得远比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深刻的生命憬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3000zi/173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