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征文:助学筑梦+励志成才2500字
青春属于敢于追梦的人,有梦想、有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助学筑梦励志成才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助学筑梦励志成才_范文1】
我叫徐xx,今年23岁,来自xx省xx市xx县xx镇xx村,于2010年夏天考入xx科技大学农学院农学系,而今已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辈子劳作,落下一身病根。父亲的脂肪肝,母亲的风湿病,哥哥两个幼小的孩子,我上学的种种消费……都给我那本就贫穷的家庭带来了重重负担。但是,父母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会穷教育”的理念,硬是一步步将喜爱读书的我送进大学。我发誓:大学四年,我一定会用成绩来回报学校、社会、国家!回报自己年过半百但仍为了生存而不断劳累的父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思想方面,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进入xx科技大学,我进一步学习了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时刻监督、检查自己,与人为善。同时,刚入学时我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于2011年12月份被党组织接纳为预备党员。预备期间,我一如既往地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在一年后顺利转正。当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深刻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在学习方面,我每一学年的成绩综合排名都是专业第一;大二结束时已经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取得普通话考试证书。2013年,我两次作为学生代表给全专业同学讲解农业生态课。2010—2011学年:获得“金诺”奖学金;被评为xx科技大学“三好学生”。2011—2012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xx省“三好学生”、xx科技大学“三好学生”、xx科技大学“学习标兵”、院“学习标兵”。2012—2013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科大“学习之星”;被评为xx科技大学“三好学生”、xx科技大学“学习标兵”。2013年我的故事入选xx高校青春励志故事会,并主演励志微电影《那年,读书声》,电影由xx科技大学团委上传到腾讯微博,在一周内获得5.1万的点击量。2013年8月底,我参加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外来推免生面试,最终被中科院遗传所录取为为直博生,并于10月份以农学院第一的成绩获得外推保研名额,得以顺利进入中科院。2013年9月,我的事迹入选“全国励志成才优秀学生事迹”,被作为学校唯一代表推向省里。
在课外活动方面,大学三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和院里的各项活动,让自己的课余生活充满活力和激情。2011年参加农学院第六届辩论赛,并最终获得冠军;2011年参加农学院党课结业演讲,并取得三等奖;2012年在学校的“我为洛阳做名片”活动中取得三等奖;2012年代表学院参加校级“节能减排知识竞赛”,并获得三等奖;2013年在校园“诚信口号”征集活动获得优秀奖,2013年在学校十一届“缤纷校园”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等。
此外,我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新精神。2011年我参加了SRTP项目——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果仁铁营养的影响。2012年主持了SRTP项目——丛枝菌根促进玉米花生间作提高花生铁营养的研究,申请获得2000元资金。参与了整个实验的设计及管理。2012年主持了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项目——农村居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及相关措施,并在节能减排知识竞赛中获得优秀奖。 2012年主持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豫兴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从提出创业想法,到组织队员并确定分工、联系老师,再到设想整个公司运营模式,最后花三个月时间撰写60多页的企划书。虽然这个项目最终没有获得奖项,但我和队友们却真正因此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012年主持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项目——都市农夫开心田,并申请获得国家教育部资金10000元,校级资金10000元。 2012年12月,我正式担任焦念元老师毕业论文实验组组长。面对一个个繁重的试验任务,我总是第一个下地,最后一个回去。七月骄阳晒黑了我的皮肤,却使我变得更加不怕吃苦。2013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项目——丛枝菌根促进玉米花生间作提高花生铁营养的研究,获得20000元资金,并完成一篇论文——丛枝菌根促进间作种间根际营养互惠的研究进展,目前正在筹备投稿。
生活方面,我热心助人,充满正能量。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六岁开始,我便开始学着做饭、洗衣、割草喂羊……童年的艰辛让我很早就养成了坚强、不怕吃苦的精神。进入大学后,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发过传单、在餐厅当过服务员、在超市做过促销员,甚至在假期给农药厂当过工人。面对贫穷,我乐观自信地将自己锻炼成石缝中的一颗野草,即使缺少水分和营养,也要向着太阳,活得快乐!同时,我也积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像替室友打水、帮同学买饭、给同学讲解学习问题……这些举手之劳,我乐此不疲,也让我获得了周围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大学三年来,我踏踏实实地走着脚下的路,认认真真地构筑着未来的梦。青春属于敢于追梦的人,有梦想、有思想!有热情,有激情!我一定会坚持梦想,争取尽自己一生所学,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学校的培养之恩,回报国家的栽培之恩!
【助学筑梦励志成才_范文2】
一如既往的青春,这样的旅途一拨人下来,又有一拨人迎上去。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些满腹心事的斑驳光影替我们挽留下所有成长的印记,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地一一定格在记忆中。永垂不朽只是个玩笑,挥之不去的是那些年华中细数的缤纷绽放。
所以,一直以来,是平凡的近乎虚无的自己,具有天然的能让自己心安的感性认知,同时也具有混杂在人群中就再也无法凸显的叛逆,我和无数相似的人们不分彼此,每天做着同样的动作,讲着同样的话,展现出同样的表情,从来没有可能想过能一鸣惊人,或者备受瞩目,我的话语如同空气般融进这个世界,顷刻间就消失不见。
但是时光定格了这一切,上苍是公平的,正如落叶是树的风险,但终究会落,感动是偶发事件,却也像一张防坠网,网住了我不断跌落的梦想。
我其实并不喜欢梦想这个词语的,就像韩寒曾经说过“梦想就是有点想,是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所以过分的强调梦想并非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甚至于我认为我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救赎,我只是相信,我所经历着的,正在我的生命中画出唯美的轨迹,我的平凡便是我的梦,我为青春插上梦的翅膀,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开心与难过,繁华与苍凉。
一、文字
成为作家,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幻想过,那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梦,梦里面我写着令人感动的故事,因为它承载了我所经历的感动。
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穿着朴素的衣服,唱着简单的儿歌,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看着父亲母亲劳作汗流浃背的身影,感动的情绪不断冲击着幼小的心灵,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深刻的一幕描绘出来。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旦有所坚信和期待,化身成为作家的幸福而温暖的幻想也就更加趋于真实。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恋上了文字,我开始不停的书写,大段大段的文字像是梵高的向日葵一样绚烂的开放在我的笔下,尽管有时候简单得只有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回过头去再次阅读,也让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因为在这背后承载了一个孩子小小的作家梦。
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单纯的孩子,不愿意去参与那些成人世界的蝇营狗苟,至少是我的梦想不要被这流年侵蚀,但是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必须要邂逅的,而那些“梦想”变成记忆的时候,我就不得不开始新的旅途。
年龄日积月累,直到懂得现实重量的临界,依靠着文字的指导,我开始学会用无奈的叹息和苦涩的微笑来应对种种不如意。
不过正如前言所说,上苍总是公平的,时光定格了我所经历的一切,有些东西就在这样恰当的时机,拿捏的极好的分寸下聚集,一种名为“感动”的小事常常发生。
与许许多多家乡的孩子们一样,我坚守在我们小小的城镇里面迟迟不愿走出,亦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走出,看着五彩斑斓的旧时光延伸成黄昏的晚霞,看着童年的天空一寸一寸的暗淡下来,我只能无奈叹息,生长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地区,终究是走不出去的吧。
十一二岁的年龄,我竟然有了这般沉重的叹息,看着父母辛苦努力到弯腰驼背,却只能维持我在小城镇上学的支出,我的作家梦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了这般沉重的打击,这么多年来,我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字,勤勤恳恳的记录下了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所经历的点点滴滴,终将这般烟消云散了?
我不甘,因为没有恋上文字的人是无法体会文字那种如罂粟般令人着迷的魔力的,一旦沾染,便会沦陷,我不忍离弃,也无法割舍文字带给我的一切,我要放手一搏。
从喜欢上文学,我就注定要与别人的方向背道而驰,就算是爬行,也要与别人不同的方向,我不愿意安分学习安分生活安分的了却一生,我开始找寻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承载我梦想的机会,努力着。也就在这样的时刻,我与国家助学金不期而遇。
其实当时的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这样的奇迹能够降临到自己这里的,如此偏远的地区,我在进行着一场赌博,我压上了我的青春,我的梦想作为赌注,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地方,这算是多么惊世骇俗的.赌局啊,我在里面杀的天昏地暗。
然后,当第一批助学金到达的时候,不能想象,也没有注意到自己身后打开了一道旖旎的天光,照亮了我们的未来,也让我看到,我那些大大小小的字迹在纸面上晕染开来,氤氲成了一座庞大的城,一座属于我和我的文字的城堡。
我第一次手握这样的感动,用文字重述着自己的梦境和记忆,那个乡村,那些孩子,那些属于我们的童年,他们都曾真实的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而我就是那个满怀感动记录着他们的一切的孩子。
恋上阿波罗的柯莱蒂,追不上太阳,那就在原地做一株葵花,现在的我就想做这样一株葵花,把自己所擅长的真实继续写下去,写到我闭上眼睛再也看不到文字的时候,写到所有人都能读到那一份感动的时候。
我为青春插上翅膀,文字是那一抹最闪耀的翎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2500zi/4104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