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58。3米高的船箭组合体伫立在蓝天下,静待腾空而起的时刻。在它上方约343公里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即将迎来故乡的航天员。
镜头一 出征
15时47分。明媚的阳光洒向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神九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身着乳白色航天服,从问天阁南侧门依次走出。
指令长景海鹏走在最前面。距离神七飞天过去近4年,45岁的他脚步更显稳健。
43岁的航天员刘旺走在景海鹏左边。为这一刻,他努力了14年。
33岁的女航天员刘洋,像一个小妹妹,跟在景海鹏和刘旺的身边。高挑白皙的她是记者们镜头里的“宠儿”。她带着甜甜的微笑向人群挥手致意。今天,太空将迎来一朵“中国玫瑰”。
“出发!”广场上响起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庄重有力的命令。
5公里外,高大的发射塔架旁,神舟九号飞船正等待3名乘客的到来。
镜头二 关舱
“欢迎来到神舟九号飞船。”站在飞船舱门边,48岁的飞船总装工人孙占海跟3名航天员打招呼。这是他自神六以来第三次在载人飞行任务中负责关闭舱门。
被称为“改进型”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轨道舱和返回舱为航天员留出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内部布局、装饰、标识以及便于航天员使用的助力装置更整齐、更规范。仪表和照明也进行了改进。返回舱的仪表既能实时显示图像,还能实现图像与计算机数据的叠加。
准备就绪。对讲机里,分系统指挥员向孙占海发出命令:关闭舱门。
镜头三 起飞
18时22分。
发射塔架的回转平台全部打开。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完整呈现在人们面前,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鲜艳。
“10分钟准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零号指挥员王军的每一条口令,都通过面前的话筒传递到发射场各个角落。
“三分钟准备!”
发射场上异常安静。青草香味四处弥漫,这是这个季节才能闻到的味道。
“一分钟准备!”
指控大厅里,所有人屏气凝神,只能听到零号指挥员读秒的声音——
“5、4、3、2、1,点火!”
一条橘红色的火龙从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的底部猛地喷射出来,几千摄氏度高温的烈焰,在几秒钟内就将导流槽中数百吨水变成了蒸汽。
火箭拔地而起!上升!上升!上升!一道壮美的弧线划过蓝色天际。
镜头四 入轨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18时47分,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准确送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220千米的初始轨道。
“十全十美!”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使用了迭代制导技术的长征二号F火箭,精度较之前显著提高。
戈壁滩的夕阳,还留恋地挂在酒泉发射场上空的一角。在广袤的宇宙里,在343千米高度的近圆对接轨道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做好准备,等候着与神舟九号“太空牵手”。
中国人真正“入住”天宫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6日电)
甘肃酒泉6月16日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全面展开,1999年11月、2001年1月、2002年3月、2002年12月分别完成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等进行了全面考核。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完成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1500zi/824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