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喜欢问我问题。有一次,他问:“一个金鱼缸里有十条金鱼,死了三条,还有几条金鱼?”
我觉得太简单了,马上很自信地回答说:“还有七条!”
爸爸摇摇头,笑了笑说:“答案一定是七条吗?你要动动脑!”
我想了又想,回答说:“也可能是十条。”爸爸摸摸我的头,说:“再动动脑筋!”
我又想了想,回答说:“也可能是三条,也可能是零条吧!”
爸爸拍拍手,问我:“为什么?”
我很得意地说:
“第一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带眼镜的小朋友,态度很认真。金鱼为什么会死呢?他要探究原因,他用放大镜东瞧瞧西瞧瞧,看不出原因;又用手东摸摸西摸摸,还是摸不出原因;他想起了动物医生,就请他来诊断,动物医生说:‘这三条金鱼是患了严重的感冒死的,这种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养金鱼的人听了,赶紧把三条死金鱼捞起来埋了,并且说:‘我要好好地养活剩下的七条金鱼。’所以鱼缸里还有七条金鱼。
第二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忙碌的年轻家伙,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死了就死了,随它去吧,没去理它,所以金鱼缸里的金鱼还有十条!
第三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迷信的中年人,他认为金鱼缸的风水不好,赶紧去买了一个新的鱼缸,把活生生的七条金鱼捞起来,放在新的金鱼缸里,换换风水。原来的金鱼缸里只剩下三条死翘翘的金鱼!
“第四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白发老公公,他看到心爱的金鱼死了三条,伤心得掉下泪来,而且还用自己的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自己:‘我年纪一大把了,连小小的十条金鱼都养不活,我还养它干嘛?’说完,老公公就把金鱼送人,所以金鱼缸里一条金鱼也没有了……”
我滔滔不绝地说了又说。爸爸拍拍我的肩膀,把我的话打断,他说:“太好了!太好了!”
1.“我还养它干嘛?”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的一项是【D】。
A.我还养着它吧!
B.我能养它吗?
C.我不养它不行。
D.我不养它了。
2.“鱼缸里不可能还有十条金鱼。”将这句话改为反问句,正确的一项是【C】
A.鱼缸里怎么可能没有十条金鱼呢?
B.鱼缸里没有十条金鱼吗?
C.鱼缸里怎么可能还有十条金鱼呢?
D.鱼缸里还有十条金鱼吗?
3.文章最后爸爸说:“太好了!太好了!”这里连用了两个“太好了!”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用两个“太好了”表示对“我”的夸奖和鼓励。明白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动脑筋,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954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