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惨结秋阴》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
1.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2.下阙抒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凄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1分)营造了凄凉(凄迷)惨淡(压抑)的氛围(1分),写出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故园的情感(2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1分)。
2.“天涯路,江上客”,写出漂泊流落之苦。
“肠欲断,头应白”,写出破国亡家之恨。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
“须信”“除是”“奈何”等词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心绪。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写出了激愤豪迈之气和爱国热情。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赏析
这首词所写是宋室南渡前夕的形势和宋皇室的心情。词以“惨”字发调,暗示着作者风雨渡江中对时局前途的忧虑。开头三句,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惨结秋阴”,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迷”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上片末两句化自王维《汉江临泛》诗“山色有无中”,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但词中“遥山”之“青”加以“寒”字,变成了“寒青”,这也是望眼凄迷所致吧。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此词上片写景,极写南渡路途凄惨。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建炎元年,越鼎不过四十三岁,正委以重任,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头白?这是因为去年汴京失守,二帝蒙尘;当前家人分别,南北暌隔,再加上时局艰危,前途未卜,这些不能不使他肠断而头白了。“须信道”两句有两个衬字,按照词律,这两句是七字句,则“须”字(或“道”字)和“奈”字是衬字。此词下片极言亡国之恨无穷,根本不是借酒消愁所能消除得了,除非万里长江的滚滚洪流入酒杯,满怀积闷或许可以冲洗一番。结句把郁结心头的国家民族之深忧,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论宋南渡后的词时,首先举到赵鼎这首《满江红》,认为“此类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满江红惨结秋阴》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1.《秋》的阅读答案
2.《秋》阅读答案
3.秋的阅读答案
8.光阴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2983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