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初中文言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当今世界,书多如山,且一座连着一座,一座又比一座高。那该如何学习?窃以为: 。

  ②学不厌精,即学习不仅不讨厌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而且喜欢它、拥抱它,与之终生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犹如书山中的宝玉。石可以铺路建楼,玉却更高一筹,能养人润人。故而,学不厌精,多多益善。

  ③学不厌精,要在精选,乐在精嚼,至在精思。

  ④要在精选。学如吃饭,饭有优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疾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厌精”的命题,并一口气说出了七种“不食”之物,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学之书。【甲】书不仅有精粗之分,而且有优劣之别,绝不可盛进碗里都当饭,拿起筷子尽去吃。不识货,就会错用功夫;读错书,就会玩物丧志。

  ⑤乐在精嚼。精嚼者,细嚼也。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再好的书,不精学,难有收获。相反,从容咀嚼,其味就长;反复研学,其见必出。【乙】这也就进一步启迪我们:学习,倘若只眼中了了,心中匆匆,难免如捕风捉影,白忙活一场;反之,穷于一物,反复咀嚼,就会识见胜出,学一得十。

  ⑥至在精思。实践证明:精思,才能从无疑处有疑,从有疑处无疑,不为异端惑,不为文采眩;精思,才会使人之良言如出我口,人之精理如出我心,既得从容之乐,又获精约之功;精思,才可辨大义而修体,察微言而提神,从而做事知要事功倍,做人知足人常乐。有言道: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可以说,没有精思,要“翻成悟”,不可能;缺乏深思,要“始有神”,难持久。人在世间行,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识“没字理”。“没字理”,要靠读“有字书”时的精思才有可能获得。【丙】实践证明:人学不难,难在精思。惟有精思,方知是非。

  ⑦有诗言: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学不厌精,即是也。可以肯定,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善精选,乐精嚼,会精思,就能卓然可观。不仅眼能察天衢,而且耳能闻雷霆,从而思接千载有底气,视通万里有方向,做事识大体,做人见大义。 

  20.根据文意,在第一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表明文章论点的句子。(2分)

  答:

  21.分析文章④⑤⑥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3分)

  答:

  22.下面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丙】哪处?为什么?(4分)

  如当年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时,一连十几天,只学同一首曲子。师襄说:“这个曲子你已经学会,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又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直到最后,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感惊异,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不急不躁不怕慢,不急求功不厌烦,使孔子对音乐的奥妙深得其味,以至于当他在齐国听奏《韶乐》时,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答:放在 处。

  理由: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2 题(共 9 分)

  20. 答案示例:学不厌精也。

  评分:本题 2 分,答出学不厌精及具体内容的肯定句子即可。如果只答具体内容不得分。

  21. 答案示例:①首先④⑤⑥段分别阐述了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学不厌精”三个具体阶段,

  ②内容上呈现递进关系,③与第③段在内容上形成照应关系。

  评分:本题 3 分。内容、递进、照应各 1 分。

  22.答案示例:乙处。(1 分) 孔子向师襄学琴 从“学会曲调”到“学好技巧 ”,又从“领会意

  境”到“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 孔子对曲子反复咀嚼深得其味,(2 分)从而证明“学不厌

  精,乐在精嚼”的观点。(1分)

【初中文言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1.两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文言文阅读训练两篇附答案

3.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4.有关文言文的阅读题两篇(附答案)

5.两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6.民怿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7.初中文言文二则阅读附答案

8.文言文两篇阅读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27377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