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王
韦如辉
王姓是大姓。谦虚一点说;是大姓之一。只要是在叫公开场所的地方,最有可能就有王姓。而且,最有可能不止一个。
王五所在的单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单位不大,人数不多,王姓却占半壁江山。这样,称呼就成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王局长有一正一副两个,王科长正副职四个。除此之外,没有鸟纱帽的还有六七个人。王五属于无乌纱帽压顶之列,但距离王老和老王这两个尊称,还有一定的时间、年限和威望的差距。名字里有三个字的还好称呼一些,直接省去姓就可以了。关键是两个字的,省去姓氏有些欠妥。比如,王五就叫五,多少有点暧昧,不严肃。
会来事的人,总是有头脑、有智慧。干脆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倒十分妥当和合理。还拿王五做例子,这次,王五就是大王。
得到这个称呼,王五十分高兴。一副扑克,大王不是最大吗?老大,名副其实的老一。王五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受用,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王五走路轻飘飘的,仿佛总有一股风,在身体后面推着他,他想不飘都不行。尤其是在大街上,碰到单位里的同事,在大路那边冲这边喊,大王大王,你干吗去?王五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兴奋,高声朗气地回答,我干吗干吗去!不光是眼神和手势,连说话的声音都轻飘飘的。
有一回,碰到了张三,王五的兴奋点更高了,非要拉张三去喝两杯。
王五打心眼里想请张三喝两杯。如果不是张三有头脑、有智慧,自己还只能叫王五,或者叫五。有了张三的发明创造,自己才有了扬眉吐气的精气神。管他们叫王局长,还是叫王科长,能有叫大王神气?
李四病了,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仍不见效。同事们凑份子,买了许多补品,去看李四。
李四人缘不错,在单位里口碑很好,领导也很信任,离上位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不是李四家庭出现变故,应该叫他李科长了。半年前,李四老婆患乳癌,英年早逝。不过,大伙儿预测,他当科长是早晚的事儿。就是当副局长、局长,也是说不定的事。
在去李四家的路上,王五还想着一件事儿。王五有个表妹,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当会计,前年离的婚。离婚时,没带孩子,条件很不错。况且,表妹人长得耐看,有气质,会打扮,回头率高。如果从中撮合,跟李四很般配,王五想,说不定,跟有潜力的李四,还能搭上亲戚哩。
到了李四的家,大伙儿一一落座,嘘寒问暖,跟李四说这说那,体现着无微不至的关心。王五面带笑容,不时插话,心里还想着那桩美事。
一只小狗,突然从关着的玻璃门缝里,哼哼唧唧地挤进来,摇着长长的狐狸一样的尾巴,直往客人身上蹭。小狗超可爱,一身白的绒毛,没有一些杂质。两只小眼睛,瞪得像两个核桃似的,充满着天真纯洁。小狗从左边开始,用自己洁白的身体和无邪的动作,向右边一一蹭去。眼看就要到王五脚下,王五打算用双手迎接它。
李四却突然喊,大王,走开。
王五心里咯噔一下子。
那只正在撒欢的可爱的小狗,嘴里呜咽着,一副委屈的样子,摇着尾巴又挤出了玻璃门。
晚上,王五失眠了。床上好像着了火,让王五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王五叫大王,他李四家的狗也叫大王,此大王非彼大王,难道我王五只配跟一条狗同呼吸共命运?王五狠狠地想,好个李四,小人一个,我王五也算是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男人,岂能受此奇耻大辱!
之后,再有同事叫他大王,王五心里就像刀扎的一样难受。
在李四提拔科长公示期间,组织上接到群众的多次举报。李四的好事自然泡汤。
张三欠王五一顿酒,便请王五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三醉眼蒙眬地说,李四这次有点可惜,大王才走半年多,真是祸不行啊。
王五不解。
张三说,李四的亡妻也姓王,在她们单位,同事们也叫她大王。
王五的脑袋瓜嗡嗡响,仿佛一万只蜜蜂在舞蹈。酒量很大的王五,很快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摘自《小说月刊》2015年12期,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从介绍“王姓是大姓”入题,不着痕迹地引出王五单位里王姓人员的称呼问题,同时也为下文因称呼相同而造成误会埋下了伏笔。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王五对“大王”这一称呼感到受用时的描写——走路轻飘飘、声音轻飘飘、莫名的兴奋,描绘了他得意忘形的情态。
C.王五和张三两次喝酒:王五请张三喝酒是感谢张三给自己起“大王”的雅号;张三请王五喝酒是还人情,两次喝酒前后呼应,都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详写了李四家小狗的长相、动作、神态,着力刻画了小狗的可爱,也因此吸引了王五的注意力,打算亲近小狗,为下文情节的突变张本蓄势。
E.小说围绕单位小职员王五对“大王”这一称呼的好恶展开情节,前后态度对比鲜明,情节紧凑中,行文虽无波澜,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王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6分)
(3)“大王”这个名号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
(4)王五去李四家看望李四时,心里转着一桩“美事”这一情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试分析这一情节具有哪些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 AD(选A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C、E不给分。)
【解析】B项,“得意忘形”说法不准确,描写了王五因大王这一名字很受用而兴奋的状态。C项,“有力”一词欠妥,第一次喝酒紧承上文,渲染了大王的兴奋,对下文情节发展起的作用不大。E项,“情节紧凑集中,行文虽无波澜”的说法不正确,应为“情节上有张有弛,行文波澜起伏”。
(2)①有虚荣心,易满足。一个“大王”的称呼就能使他扬眉吐气,虚荣心得到满足。②白尊心强、心胸狭窄。因李四家的狗和自己的称呼相同,便嫉恨在心,举报报复李四。③知愧疚,有良知。当他得知李四的亡妻也叫“大王”时,内心感受复杂,醉得不省人事。④攀附、巴结实力派,想通过表妹跟有潜力的李四结亲来攀附实力派。(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3)①“大王”这个名号是行文线索。它贯穿小说始终,全文紧紧围绕“大王”这个名号来展开情节,结构严谨。②“大王”这个名弓有特定的含义,在小说中,王五对自己获得的“大王”这个名号的喜恶变化及其原因,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引发人们对小说主题和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③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王五对“大王”称呼的好与恶,刻画了他狭隘、虚荣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他的小市民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丰满了人物形象。前面主体事件的情节已经表现了王五的虚荣(因得了“大王”的名号而高兴)、知恩图报(“非要拉张三去喝两杯”)等性格,但他还略有一点攀附、巴结实力派人物的性格特点,正是通过这“心里还转着那桩美事”表现出来的。②使情节跌宕起伏。王五心里转着的这一桩美事,与后文王五对李四的怨愤、痛恨乃至报复,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情节起伏,引人人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虽然不写他“心里还转着那桩美事”,故事照样发展,情节也是完整的,但写了他心里的这桩美事,就使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真实性和可读性。④深化了小说主题。王五心里的这桩美事所观照出来的王五对李四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深刻地表现了小市民对待个人脸面和虚荣的敏感、轻浮肤浅的思想和态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1153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