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为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我把两圆相对运动产生“交点个数”的形成过程及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互相交流探索出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及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 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模似“日食”活动,经历观察、抽象类比、交流、想象、应用等过程,学会提炼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经历探究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三、教材处理与教材教法。
1、引课更直观,模拟“日食”活动,用电脑演示两圆在平面内的动态过程,动中取静,清楚展示两圆的位置变化。
2、通过学生动手“移圆”活动,探索两圆的不同交点个数及位置关系,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
3、自己设计例题及练习,使知识反馈更快,更直接,弥补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不足。
4、在教学中增加外离、内含、相交中蕴涵的数量关系的探索,使知识体系更趋于完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534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