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说课稿集合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基于课标与学情,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为两部分:一是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在对立中把握教材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白板与苹果移动终端教学,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找寻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绘制并识读《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讲解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的历史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友好交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并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及利用童谣、地图和课本上的动脑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戚继光,知道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斗争。

  通过《七子之歌》音频及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重难点

  (1)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理论依据:根据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另外,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自学,学生绘制路线图、讲解所见所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

  (2)难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给学生带来不便。

  突破方法:学生先自己绘制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然后讲解所经过的重要国家、地区、海峡等,然后简要讲述所见所闻,最后教师将《郑和下西洋路线》动态地图在白板或iPad上显示出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也更有兴趣,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化难为易。

  二、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知识储备不足,易接受感性材料。

  (2)心理方面: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教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白板、苹果移动终端辅助教学法:本课图文资料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丰富的图文资料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提高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比较法:①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②将明前主动后被动的外交概况进行纵向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落后了。用比较法有利于加快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进程。

  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联系法(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让学生在联系中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可以通过与西方航海家作对比,体现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改模式,“先学”,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紧紧围绕着本课的学习目标,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主学习。“后教”,就是同学们对“先学”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所进行的合作实践、合作学习。“当堂训练”,就是同学们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独立意识、合作精神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郑和下西洋》导入,创设情境,展现郑和下西洋的宏大场面,抓住学生眼球,点明主题,出示课题(解释:从课题可看出这个时期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相处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

  【自学指导一】:传递和平的使者——郑和下西洋

  (阅读教材p93_95,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哪里? 2.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我随郑和下西洋。(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简介所见所闻。)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设计理念: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明确本课的基本知识点,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

  【自学检测一】:(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通过识别郑和的图片,学生进一步从课前收集的资料中介绍郑和及“西洋”的地理位置。 2.郑和下西洋。师生合作,在苹果移动终端ipad上完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格,增强师生互动。3.学生在“郑和下西洋”空白地图上先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并在白板上进行展示,然后介绍所到达的重要国家、地区、海峡等内容,其他学生补充或再讲述所到地区的所见所闻,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作铺垫。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亲自感受所到地方,既解决了重难点,通过讲述所见所闻,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对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的交流有了更深的体验。

  4.小组讨论“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通过纵向联系,既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例如:造船技术的高超、指南针的使用等并引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在比较中将重点解决。

  教师小结: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在中外友好交往的与此同时,还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一些英雄事迹。下面让我们走进戚继光。

  【自学指导二】:抵御侵略的英雄——戚继光抗倭

  (阅读教材p96,3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1.“倭寇”有哪些人组成?2. 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及简单经过。3. 戚继光抗倭取胜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自学检测二】: 1.学生先了解什么是倭寇,通过课前收集的故事、童谣等材料了解倭寇的危害,学生介绍戚继光及他的英勇事迹,进而理解他的诗句,凸显戚继光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感受人物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理念:培养爱国情感,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2.探讨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明确“民族英雄”的概念,在爱国主义情境中使重点突出。

  教师小结: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在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同时,我国还有一处地方也正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通过自学,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

  【自学指导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阅读教材p97,2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配《七子之歌》音乐),渲染气氛,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民族自信心。1.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讲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欣赏“澳门回归”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

  [课堂小结]同学们,从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知道,明朝前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板书设计】:

  明朝前期 明朝中后期

  中外友好交往 中外矛盾冲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教学评价】:

  撰写历史小论文:郑和七下西洋的遗憾与启示。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客观、科学、有新意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的,可酌情加分:体现质疑求真的探究精神的作品,应鼓励加分。

  设计理念:检测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整个过程都是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与检测手段都是为了能让学生达到堂堂清的目的,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扫除障碍。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396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