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纹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婆的手纹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沉思”,所谓“生命的沉思”顾名思义,就是沉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中学生处在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价值、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多阅读一些关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作品,可以启发他们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生命。
《外婆的手纹》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文章通过“针线活”这个特定角度,描写了一位在艰难生存中依然执著的追求美的劳动妇女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而这个班的学生很活泼,怕他们难以沉入文本,所以在上课一开始的时候,用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感受音乐的同时感受文章,这也是正体现了我们的研究课题情趣教学。
由最贴近学生的妈妈织的毛衣导入课文,引出外婆的手纹。在解题的过程中,了解外婆的手纹的内容,透过外婆的针线活解读“外婆”。外婆是如何做出精美如艺术品般的针线活的?学生讨论,分析,交流来解读外婆的内心世界。外婆的手纹,不仅是外婆的针线活,更是外婆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直接抒写“我”对外婆的思念,“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与悲苦的,在孤寂与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外婆的心情,理解外婆的一生其实充满了苦难,但悲苦人生却并没消磨掉外婆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困难中沉淀出了“安详与宁静”,这是经过苦难的磨砺而升华出的大度与超越、旷达与宽怀。
通过有人认为像“外婆”这样的手艺已经“过时了”,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来升华的文章主旨。外婆的手艺虽然过时了,但是外婆对孩子的感情,对于生活乐观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外婆的生活态度是通过外婆的手纹来传达的,外婆对我的爱,我对外婆的思念也是通过外婆的手纹来表现的。我们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学习作者通过一个物来寄托感情。就好像我们常写妈妈对我们的爱,就会想到妈妈为我们织的温暖牌毛衣。通过找找生活中能够寄托感情的物件,来表达一下感情,到达拓展思索的目的。
在反复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我们既看到外婆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质及她朴实而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学习写作的方法,这篇文章也充实了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外婆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质及她朴实而高尚的情操。
2、通过品读,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和细节描写,体验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题目“外婆的手纹”的含义。
2、理解外婆在苦难岁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以及外婆的人生态度。
3、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理解并传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穿过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因为在毛衣的一针一线中都融入了妈妈的爱,所以我们称这样的毛衣是“温暖牌”的。在作家李汉荣的心中也有着这样温暖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汉荣的散文,走进他心中的温暖牌——外婆的手纹。
二、初读课文
1、解题:“手纹”何意?——手心的纹路。
文中“外婆的手纹”表现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散读课文回答。
——在外婆的针线活中。
在外婆做的衣服,绣的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中。
2、你觉得外婆都绣得如何? 从文中找出依据。
——绣得很好、感动、精致……
(1)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2)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
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3)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地期待。
请学生朗读,齐读。
3、看来,外婆的针线活赢得了同学们的赞美,外婆的针线活更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作者把外婆的.针线活称为什么?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艺术品”(第七节) 朗读这句话
三、品读课文
1、透过外婆的针线活解读“外婆”。
问:外婆是如何做出精美如艺术品般的针线活的?(品读课文1――13自然段)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
讨论:①第2段:合身、好看、有美感、有艺术性。
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②第3、4段:写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这里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强了文章的品味,也讲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缝制好衣。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又能做什么好事呢?
准则:做衣如做人。
③第5段:写外婆做衣的过程,始终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心里充满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
④第6段:每次缝衣外婆先洗手、穿整齐衣服,坐端正,找敞亮地方,坐在院子里,这些都是写外婆做衣时的习惯。正是这样的习惯,才充分体现了外婆做人的原则。这些外在表现,映衬出内在的品质:细致、朴素、虔城、庄严。
⑤第7、8段:外婆精心设计缝补的:补丁的颜色、形状简直成了艺术品,是外婆用美缝补着生活。虽然写“我”穿衣,实为突出外婆补衣,表面看似闲笔,仔细品味,才觉得怪有味道。
⑥第9-13段:外婆手巧绣花的灵感来自生活,源于大自然,表现外婆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的品质。
灵感:来自内心、来自生活。
这里有一个描写外婆感受大自然时神态的词“凝神”,这个词语“看”有什么区别?——前一个体现出专心致志,用心。
请大家补充一下,这时候外婆在想什么? ——“我要把这么美的景色绣下来”。
……
由此可见,外婆心中有着什么感觉?
有善于发现美的心,用自己的技艺将它保存下来。
小结:外婆首先是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绣品中创造出一种绣品的美、艺术的美。带着这样的美的眼光,对待生活,善待一切,她能把一切事物都挖掘出一种人性美。
总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
自然美——艺术美
(过渡:外婆的针钱活到底有多美?)
2、学生朗读11——13自然段,理解“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外婆将对儿孙的感情、深爱绣入绣品,融化在绣品,儿孙们穿在身上,就能重温外婆的爱。感到和外婆心贴心,外婆永远呵护着儿孙。
(外婆的绣品中浸透着外婆的爱,我又是如何对待外婆的手纹的?)
四、探索文旨:
齐读14——19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对待外婆的手纹的?(老师设置几个问题,作为台阶)
非常珍惜、怀念
1、 (1) 保存着外婆的手纹
(2) 让妻子临摹仿做
(3) 自己动手,亲手复制
2、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钱活?
文中那些语言体现出针钱活中蕴含了外婆的心情感受?(结合前文)
第5节,外婆把布看作一个人了,她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布的心情,用心。外婆已经去世了,但她的布还是存在的,它记录着外婆的心情,所以作者要保存文物,就是要体会外婆做衣时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3、“我”不仅亲自仿做,还“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外婆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孤寂和悲苦。
第7节,从人们的穿着上,“在我童年,……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的日常服装”。从“日常”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非常贫苦、拮据的,思想压抑,不能大胆追求美。
(1)在这样的环境下外婆又是怎样面对的?
外婆还是坚持她朴素的美学。仁慈、安详和宁静
(2)外婆除了把对儿孙的关心和爱护寄托在布当中外,还有寄托了什么?
第五节,外婆是将布当作朋友来看待,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或者对人生的追求和看法寄托在布上。文中讲外婆当时是“孤寂”和“悲苦”。大概那个时候没人与她交流心情,体会她的痛苦,只有向布倾诉,以摆脱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布上也印刻着他那段时期的人生轨迹。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准则,无论生活如何动荡,也保持自己的一份宁静平和。
这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之美正是一种人性美。
总结:外婆首先是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绣品中创造出一种绣品的美、艺术的美。带着这样的美的眼光,对待生活,善待一切。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仁爱,这样的一种宽容,她能把一切事物都挖掘出一种人性美。
4、“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
回忆起,仿佛又感到外婆对他们平常的又让儿孙永远感到温暖的爱。对于作者而言,外婆的手纹是永不失传的,他递妻子和女儿又是怎么认为的?——“早已过时了”。矛盾产生了,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外婆的手艺虽然过时了,但是外婆对孩子的感情,对于生活乐观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总结: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裁剪着人生,书写着她的美丽人生……
穿越记忆中的岁月,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欣赏了外婆的生命痕迹,我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生命,用各自的手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五、拓展思索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发现,外婆的生活态度是通过外婆的手纹来传达的,外婆对我的爱,我对外婆的思念也是通过外婆的手纹来表现的。我们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学习作者通过一个物来寄托感情。就好像我们常写妈妈对我们的爱,就会想到妈妈为我们织的温暖牌毛衣。
那么我们也来找找生活中能够寄托感情的物件,来表达一下感情。
六、布置作业:
写一写:通过物品来抒写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外婆的手纹
细致 大件的衣服
耐心 鞋垫
朴素 枕套
虔诚 被面
庄严 床单
爱生活 围裙
【外婆的手纹说课稿】相关文章:
1.外婆的手纹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152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