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的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课标要求
(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会用 字母和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比较熟练地解答含有一个或两个未知数的方程。
(3)研究简单的情景关系和数形联系,明确含字母的式子、等量及等量关系的意义。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探究等式的特性和方程的特点。
(4)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和构建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会按时间发生的基本顺序进行数量关系的提取和思维模型的加工,将生活事理关系与数学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
(6)用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热情。
2. 编写意图
⑴突破方程的传统设计
方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传统的教科书都采用的是用四则运算的基本关系和几种常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作为解题的基础和列方程的基础。这种处理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但是,把它放在整个数学领域,就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小学教科书中的方程从解答依据到列方程的思路,都与中学的教科书内容不一致,学生到初中还要重新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知识和技能。本教科书采用新的理念,突破传统观念,既遵循四则计算的意义列、解方程,以便适应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又用方程核心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型,先学习等量与等式,讨论出等式的性质,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第三学段的方程学习打好基础。
⑵突出方程的生活背景
方程思想在现实中是普遍的,但却难以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人们习惯于运用已知条件构建数学模型。而方程思想不是从局部入手思考问题的,而是从宏观角度把整个事件的存在因素综合考虑的,找出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本教科书,首先从生活素材排演云南佤族的《木鼓舞》的直观现象引入等量与关系,再从已购回的若干物品问某一个物品重量的方式引入方程。同时,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的设计中,也是尽量采用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真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
(3)突出方程的核心思想
方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组合要素就是生成事件的基本要素。比如:第91页,小学生排演舞蹈,男生、女生与演员总数的关系是一个学生熟悉的而且又很好理解的等量关系模型。其基本思考的思路是:A=A1+A2。教科书在其它类似的问题和问题解决部分的.题目呈现时,尽量突出这种思想。
⑷突出方程的应用地位
本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让学生从情景到数学模型更加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特别是文艺演出、西气东输、唐卡艺术、商品买卖、植树育林、退耕还草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多层面、多角度、多行业的实例呈现,显示出方程运用的巨大空间,为学生学习方程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
3. 采用体例
教科书中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正文、课堂活动、练习。正文呈现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目标要求,课堂活动是师生互动,建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
4. 具体内容及逻辑线索
具体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6个部分:① 用字母表示数 ②等式 ③方程 ④解方程 ⑤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⑥整理和复习
逻辑线索:
用字母表示数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为下一节学习方程做好准备。接着学习了等式,用方程核的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式,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以后学习方程打好基础。解决问题是紧接着这些内容编排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整理复习,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水平,教科书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编排,既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
5.知识树
6.教材先后整合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已全部学完,学生的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因为其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它把学生习惯的由条件到问题建立数量关系的解决问题思路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数量关系,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占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 教学策略的运用
1.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
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
(3)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方程,对小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
2、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1) 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
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生活事件构建等量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学素材的呈现十分重要。比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校园失物招领的生活原型的呈现,能够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在这个情境中,他们深切地感到,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比数学更有用的符号-字母。在学习等式的意义时,出示学生排演云南佤族舞蹈《木鼓舞》时,舞蹈演员组成的舞蹈队是一个关键的认知背景。一个队的人数是他们首先关注的,这是多个元素的组合。教师依据教科书的信息提问后,学生才会去关注男演员、女演员人数以及与总数的关系。这样,在教师大力渲染霞,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总数的关系被突显出来,使学生把生活问题提升为数学问题。“舞蹈队总人数”表示的因素有两个:“55”和“40+15”。这两个因素意义相同,大小相等。同理,表示“男演员人数”的两个因素是:“40”“55-15”,表示“女演员人数”的两个因素是“15”和“55-40”其它背景材料、教育因素和渲染程度要弱化,这样才是数学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121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