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说课稿范例
篇一:乙烯说课稿
乙 烯
——延边二中第十届青年教师大奖赛说课教案
本文就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四章第四节乙烯(第二课时)初步谈谈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大纲对乙烯的教学 要求是掌握乙烯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跟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燃烧等),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原理,简介聚乙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乙烯的用途。
教材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来验证乙烯性质,若再配以一定习题,让学生反复演练熟悉,上述要求不难达到。但从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为这种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重点是知识的应用——解题,且通过解题来熟练掌握知识点,以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实际参与少,体验不深,理论联系实际少,且介绍创造发明的部分往往一笔带过,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是为了解题,为了升学,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即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兴趣不浓。
在教学中应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从感知初步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培养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通过一些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正确认识自我与选择学习,生活与发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使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与特长得到开发与持续性发展。
基于以上,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教育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乙烯原理及注意事项,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
(3)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图,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
(4)重点是乙烯性质的检验及加成原理,引导启发学生发现新现象,培养分析总是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中采取了实验—推理—归纳—总结—巩固的教学方法乙烯教学模式。原因如下:
乙烯教学是学完甲烷和烷烃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乙烯的分子结构来分析乙烯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使学生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教学认识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寺客体信息的选择与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学生正是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和掌握客体牲关系,并加以区分和掌握,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同时还应看到:教学中主体与寄生体的关系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对象性活动才能自学地建立起来,学生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学生参与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不仅是构建,保持和应用知识的基础,而且促使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通过主体参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窨;引导演算自我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3)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的水平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具体实验设计,为学生创造一
种探索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俯实验精髓,提高实验素质和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要设计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需要创造性地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亲自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享受科学实验成果,进而鼓励学生立志发现探索自然的奥秘。
3、教学基本过程
复习提问(4')
导入新课,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18') 启发诱导,发现问题,设计并演示实验(10')
阶段性总结(5')
学生练习(3')
教师总结(1')
4、教学后记
成功之处:(1)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发动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2)在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讲述中用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3)通过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对乙烯性质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不足之处:(1)通过本节课发现,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很差,以后应加强训练。(2)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把学生收集的有关乙烯用途的资料进行很好的探讨与交流,学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发挥。
篇二:乙烯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学生对不饱和烃的首次学
习,通过代表物乙烯的学习,为今后不饱和烃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本节内容中又首次接触到加成反应这一有机化学重要的反应类型。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通过讨论归纳,认识乙烯的用途及化工生产中重要作
用,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烯结构和性质的学习,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观察
及分析实验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了解乙烯的广泛用途,认识有机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考虑到乙烯分子结构决定了乙烯的加成反应是它典型的代表反应,所以把乙烯的加成反应作为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所以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也是本节课重点。乙烯的教学强化了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特点,但学生对其不容易深入了解,所以,同时也把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 说教法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以及甲烷的性质,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在能力上,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及实验自主学习一些知识。最后,从学生的认识心里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性”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
习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教法选择是: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便于学生观察,讨论。
3.讲授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设疑答疑,观察交流,讨论小结。
三 说学法
一节成功的课堂除了老师精彩的讲解,学生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着“生本教学”的思想,我确定了如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联系,总结出有机物“相似性”规律,并学会运用这种规律指导以后的学习。
四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学习情景,引入新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乙烯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乙烯的重要用途。学生自然对乙烯产生深刻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水到渠成的提出问题“乙烯有多么神秘的结构,使它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于是本节课推进到
第二环节,乙烯分子结构的学习。我用直观的多媒体展示乙
烯与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乙烯的分子结构。通过讲解重点突出乙烯与乙烷结构不同,预测乙烯可能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入高潮进入
第三环节,乙烯性质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出乙烯的物理性质,然后根据学生对预测实验的记忆,总结出化学性质第一点氧化反应。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及多媒体动画突破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加成反应这一难点,同时用练习加深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第四环节,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思考“乙烯分子间能否发生加成反应?”这一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乙烯的自身反应—加聚反应,并讲解让学生掌握加聚反应。
第五环节,知识巩固阶段。通过四道经典练习题,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五 板书设计
最后,我用一页ppt简捷明了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086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