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中访友》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
《山中访友》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构思新奇:
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主要以第二人称叙述,读来倍感亲切。
想象丰富:如山泉是姐姐、溪流成了妹妹、悬崖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爷爷从每一位朋友的身上作者都得到了启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字里行间,我们的思绪也在跟着作者的想象在飞扬,透过语言文字,好像看到了那充满诗意的画面,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执教的班级是一个平行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总体一般,知识的接受能力还可以,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去认真阅读文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起到统观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点、难点时着重强调,其它地方点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阅读美丽的语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点拓展延伸到课外所学的古诗时,学生思考起来可能会觉得吃力,这时,教师可用学生最近知识储备中的古诗为例加以引导,作为学生思想飞跃的跳板,进而让思想的火花穿越时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目标:
本文教学定位在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而去品味语言,达到陶治学生心灵的目的,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这也是生命教育指导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与自然。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因此我首先采用示范朗读法,两位学生示范朗读的同时也在培养听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其次,抓关键字词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感受作者的心境,好的语段在品的同时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逐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者,进行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2、制作与文本贴合紧密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寒假刚刚过去,请问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春节必不可少要去探访亲朋好友,这是访友的基本意思,而本文的朋友到底是谁,只有读了课文才知道。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
检查预习,疏通生字词
字词就像是建设高楼的基石,语文学习中,字词的学习很重要,积累好的词语、短语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初读课文,理清信息,感知作品内容:
① 找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②我的朋友是谁?(用一句话概括)
我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也可以检查学生在听读和圈画时是否认真,是两个很简单的问题,也算是课堂热身。
③访问了哪些朋友?分别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些朋友的个性。(用形容词,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直接引用,没有的自己根据文意概括)
在回答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如山泉姐姐悬崖爷爷,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姐姐和爷爷?以此引出比喻的特点:相似性。
第三步:细读文本,品析语言,走进作者的心灵
(一)自由选择你喜欢的语段,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从表现手法,关键字词上去分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写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
第3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这一段,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成第三人称的关于描写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文中描写古桥那一段,采用的是第二人称,作者构思巧妙,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面对面的交谈一样。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作者想象的奇特之处还在于:人在观察景物时,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观者,而在文中的我却是想象的参与者。说明作者已经在思想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这个地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把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文本串联起来,触类旁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里我举的例子是学生刚刚学过的每周一诗《小池》,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可以有话说,另外,我再补充一个庄子的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我相融的意境。
第4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写的视角独特新颖,而且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从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亲的,我们应该保护她,爱护她。
(二)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的山中王国,作者进山明明是看风景,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的景物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小组讨论)这个问题的设置其实是回到主题,再次强调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大家明白大自然和我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让大自然真正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步:再读文本,运用语言,传递表达我们的情感
有了刚才这些美的品味,仿佛我们也融入了大自然,我们心中也有朋友,可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语调,对好朋友倾诉自己的心声。(可是书中的,也可以写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这样优美的抒情散文,让同学们学习的东西很多,趁着课堂上学习的热情,动手写写自己的朋友,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让同学们思想的火花在作者情感的熏陶下绽放得更美丽一些!
七、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和珍惜自然环境。
播放《山中访友》flash及原文配乐朗诵,让学生再次进入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八、总结:
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修改课堂上的仿写片断,使之语言更流畅、优美,感情更真挚!
一篇优美的文章需要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不断思考,你会惊喜地发现每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如再把这新的思想的点滴加到你的文章中,定会绽放不同的美丽!
【关于《山中访友》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3.山中访友说课稿
8.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3083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