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 反比例》的第三课时《成反比例的量》。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对比
人教版本部分内容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紧接着比例、解比例的教学后设计的。教材用了“杯子中水的体积一定,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的具体事例引出反比例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反比例的字母公式。
冀教版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思路与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样,首先利用情境创设引出问题,然后建立模型,明确反比例的意义。然后,紧接着又利用生活事例对反比例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理解巩固。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等形式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加强、巩固。纵观两种版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引入本课,这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教材地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教学了比和比例及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用它解决一些简单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比例与正比例的不同之处关键就在于正比例是比值一定,反比例是乘积一定,。
3.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教学了比和比例及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学生会对以前学过的数量关系有些生疏,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先复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三、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口算;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总结反思。
第一大环节:口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我在课前设计了30道口算题,以题单的形式发给学生,限时3分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念答案(教师把关是否有错误),对子互判,组长统计做对数量的情况,师评价。
第二大环节、创设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于是开课我就展示教材中四个同伴看《安徒生童话选》的情境,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每天看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相关数据,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交流从中了解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预设:学生可能很直观的看出四个同伴每天看的页数和用的天数,还有可能纵向的有个比较发现谁看的最快用了多少天,谁看的最慢用了多少天。
第三大环节、建立模型。
新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统计表,完成下面问题(自主完成,组内交流)
1、观察这个统计表,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亮亮每天看( )页,看了( )天。
(2)、红红每天看( )页,看了( )天。
(3)、聪聪每天看( )页,看了( )天。
(4)、丫丫每天看( )页,看了( )天。
2、观察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每天看的页数越多,看的天数就( )。
(2)、每天看的页数越少,看的天数就( )。
(3)、每天看的页数乘看书的天数,积是多少? 。都是什么? 。
3、每天看书的页数与看书天数的乘积就是这本书的页数,我能总结出一个数量关系式( )。
4、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变化规率
学法策略: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口头展示。
预设:学生的语言组织可能不是特别规范,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归纳出数量关系式。然后,让学生讨论数量关系中数量的变换情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活动二、探究换零钱的问题。
1、出示换零钱的情景
把一张10元的人民币分别换成同一种面值的零钱。
面值 5元 1元 5角 2角 1角
张数 2 10
2、生完成上表。
3、组内讨论:零钱的面值与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4、展示说明,明确:
像上面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5. 成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条件?
学法策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理解不深,师可作适当的解释。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并得出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分析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成反比例的意义,并说明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提出成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条件。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通过活动一学生对成反比例的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活动二,学生对成反比例的量理解更深了,语言更精练了。
第四大环节、解释应用,训练双基,体验成功。
1、在基础练习中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的练习。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习题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2、在实践性拓展练习中安排安排学生了解“知识窗”中的知识即反比例的图像。
设计意图:目的是巩固对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明确解题方法。深化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
第五大环节、总结反思,深化认识,回归生活。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①、你学到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学到的?
③、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
策略:学生口头展示,畅所欲言。
预设:学生说偏时,师做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人文的环境中学有所得,究有所获!
以上是我的说课过程,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相关文章:
6.正反比例的说课稿
7.《测 量》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250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