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则仍然采用画“正”字的方法
,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
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提出这样一些具体目标: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
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节。在那天,小朋友都会穿着整洁漂亮的校服进行升国旗、游园、体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学生身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
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段整理数据
(1)让学生观察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学生总人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
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教师向学生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多媒体显示: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130~139
cm,大号——身高140~149cm)
(3)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导学生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教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4)让学生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准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2、制作统计表
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给厂家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
接着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既能反映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我提醒学生: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学生给统计表命名。
3、分析数据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
我再点明: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4、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
3、制统计表
4、分析数据)
5、教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
通过巩固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687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