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弯管积木是建构区里常见的玩具,平时孩子们在玩时,也经常用一些小珠子、纸片等做实验,发现它们都能够穿越弯管子。于是,我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和基本原理,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1、大胆提出假设,并乐意在探索活动中验证。2、知道线、笔、光、气等物体能否穿过弯管。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我将目标二“知道线、笔、光、气等物体能否穿过弯管”定位本次活动的重点。因为刚升入大班,刚接触实验表格,所以存在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我将目标三“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做为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新纲要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有记录表、弯管、线、笔、手电筒,都是幼儿较为熟悉的物品。
教学法:
《纲要》强调幼儿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进行。在活动中,我将自己定义为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希望和幼儿共同发现,讨论,让每一个幼儿都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下几种教学法:1.操作法。科学活动重点在于通过幼儿的探索来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2.提问法。提问法是幼儿园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发法,抛出问题,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答案。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我还运用了交流讨论法、演示法等等,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应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所以,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组织。主要分为:引出课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分析结果——迁移知识——延伸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实物导入活动。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如何从一开始就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我在活动一开始就将孩子们经常玩的塑料弯管展示给他们,请他们看一看这个积木是怎么样的,这个洞洞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弯管特征。然后出示教具,这些教具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物品,孩子们对于它们是非常熟悉的,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面的环节。
第二个环节,幼儿大胆猜想。请幼儿在实验表格上记录猜想主要是为突破目标难点服务的。首先,我介绍表格的用法,请在“猜一猜”这一栏里,用“√”表示能穿过弯管,用“×”表示不能穿过弯管。然后鼓励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表格中进行猜想记录。最后,我再在黑板上的实验表格上将孩子的猜想结果记录下来,对孩子们而言起到巩固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幼儿动手操作,在实验中验证猜想。这个环节是此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主要是为实现目标二服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所以我请幼儿通过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来验证自己刚刚猜想的对与否。
第四个环节,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哪些物体能穿过弯管。刚升入大班的幼儿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经过上一个环节的动手操作之后,幼儿对于哪些物品能穿过弯管哪些物品不能穿过弯管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我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问题引导与幼儿一同分析原因。得出,气是会流动的,会从弯管中流出来;铅笔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不能从弯管中出来;线是细细的、软软的,能根据弯管的形状穿出来;手电筒里射出来的光是直线的光,不能从弯弯曲曲的管里跑出来。
第五个环节,迁移弯管的作用。陶行知提到“全部课程包括全部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活也是幼儿学习的课堂。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去学习,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所以我抛出开放式的问题:你还在哪见过弯管,它有什么作用?以唤起幼儿的经验,来迁移弯管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我再问:直管用起来很方便,为什么人们还要用弯管呢?通过幼儿的讨论得出弯管有改变物体前进方向的作用。
第六个环节,延伸活动。我在科学区提供更多的物品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而且粘贴表格,帮助幼儿整理归类。
教育理念:
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我非常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是主动的建构者,新信息和新知识是儿童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的。所以我在本次活动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活动到活动中建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332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