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B版必修三2.2.2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下面我将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
1、教材的地位
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统计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程标准
(1)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
(3)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数字特征的相关概念,并掌握了用样本的数字特征进行相关的运用,也尝试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所以说从知识和学习方式上学生已具备了自我探究的基础。
4、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教材地位的分析,按照《普通高中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能熟练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2)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方差,标准差,并对总体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总结出平均数和方差的常用结论,能深刻领会通过合理的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的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能熟练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2)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方差,标准差,并对总体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
难点:理解样本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6、教学方法
教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我进行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类比,探究与合作交流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的很多环节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和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
二、教学程序设计
1、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通过复习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使学生熟悉相关公式,为新课的推进做好充分准备。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节课通过伦敦奥运会射击选拔赛的例子引出课题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就会极大地调动起来。因为问题的设置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跃跃欲试地解答时,课题的引入已经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到了课堂上来,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探究新知,步步为营
质检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平均数是工业生产中监测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当样本的平均数超过规定界限的时候,说明这批产品的质量可能距生产要求有较大的偏离,应该进行检查,找出原因,从而及时的解决问题。通过屏幕显示相关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到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时,样本的平均数只是总体的平均数近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既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处理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组长可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不仅营造了学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提炼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4、巩固应用,提升思维
应用一是公式的拓展,一方面是通过几组数据检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数学的简洁美,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应用二是实际应用,用一个应聘问题让学生逆向求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仅仅依靠均数是片面的。
5、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通过学生自我总结,老师补充的方式,达到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6、课堂小测,巩固反馈
针对自学情况,教师立即小测,完成本节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275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