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3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之后,来研究“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并为下一课学习“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打下基础。
本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一年的科学课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食盐和水作为研究材料,操作安全,难度适中,材料易得,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能根据研究的问题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做出解释。
(二)科学概念:
认识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能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到一定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教学难点:
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学生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的准备
组建学习小组,选定小组长,并以组长的名字来命名小组。
(二)材料的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略);实验记录表等。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1、比一比。
A、B两小组比一比:
谁能尽快将这一小袋盐全部溶解在这杯水里?
注意:盐和水不得溅出杯外。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1、比一比。约2分钟后,A小组的盐全都溶解完毕,而B小组的盐全都没溶解完。
2、找原因。
A份材料:20毫升水,5克食盐;
B份材料:20毫升水,10克食盐。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1、比一比。约2分钟后,A小组的盐全都溶解完毕,而B小组的盐全都没溶解完。
2、找原因。
给B小组延长一倍的时间,让他们继续搅拌。但结果依然是没能全部溶解。
3、放好材料。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想法。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5、预测一下,20毫升水里能溶解的盐量大致在什么范围 ?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谈话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
实验是从头开始,还是利用刚才的A杯(20毫升水里已溶解了5克盐)或B杯( 20毫升水里加入了10克盐)继续研究?
怎样进行实验?
还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提示: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谈话。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汇报交流。
4、评价:哪一种研究计划更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研究计划(一)
1、利用已经溶解了5克盐的A杯继续研究;
2、再往杯中加入1克盐,搅拌,若能溶解,则再加入1克盐……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记下每次加入的盐量。最后算出加入盐的总量、能够溶解的盐量,填在记录卡上。
研究计划(二)
1、利用加入了10克盐的B杯继续研究;
2、通过“过滤法”,将盐水和未溶解的盐分离;
3、将未溶解的盐晒干(或烤干),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从10克中减去未溶解的盐量,即为2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盐量。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屏幕上出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小组长领取后续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
1、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以提高效率;
2、加盐时,不要让盐洒在烧杯外面;
3、搅拌时,防止杯里的水溅出;
4、要等杯里的盐溶解之后,才能再加盐;
5、认真记录加入的盐量,填好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屏幕上出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小组长领取后续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
2、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3、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4、填写实验结果。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分享结果:将各组的实验结果输入电脑的统计表中。
分析实验结果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分享结果:将各组的实验结果输入电脑的统计表中。
2、分析数据。
3、看看科学家的结果
照此计算,20毫升的水里能够溶解 克的盐。
7.2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回顾:从问题到答案,我们经历了哪些过程?
2、想一想,桌上的这些盐水该怎样处理呢?你还想利用它来研究什么问题吗?
(下课时将盐水收集起来,留待下节课用)
本课的特点
源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重复利用实验材料,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270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