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
1、物体形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
2、橡皮筋的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科学探究:
1、体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驱动小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
1、体会科学与生活关系密切。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3、分析数据,培养实证意识。
4、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大,距离越远。
难点:驱动小车,对比试验。
器材准备
1、学生材料盒:小车、绕线器、皮尺、计算器、橡皮筋、评价表、导学单等;
2、教师箱子:篮子(小车、皮尺、计算器、橡皮筋若干)、直升机、弹簧、拉力器、玩具弓箭、橡皮泥、桌牌、全班记录表等;
3、课前场地:赛道组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了解弹力概念。
1、了解“团队星空”评价规则。
2、出示室内橡筋动力直升机。
问:这是一架模型直升机,就这样,能飞吗?
师:老师请来一个助手,为大家表演。不能白看,得思考!直升机靠什么飞起来的?
小结:大家都觉得和橡皮筋有关。看来,橡皮筋可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橡皮筋)我们也来玩玩橡皮筋,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3、玩橡皮筋
师:不能白玩,得思考!观察橡皮筋发生什么变化,体会手指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的,当我们拉橡皮筋的时候,发现橡皮筋变细变长,形状发生了变化,同时,手指感觉到一种往回拉的力。这种力究竟是什么呢?
4、出示弹力概念,齐读。
5、举例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真是广泛。
6、揭题。
释疑:直升机为什么会飞?一旦弹力消失?
小结:刚才,我们用橡皮筋形变产生的弹力作动力,让直升机起飞,现在,这里有一辆小车,你也能试试用橡皮筋的弹力作动力来驱动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材安排将弹力概念放在实验后,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先初步建构弹力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对弹力概念这一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因此调到实验前进行。】
二、驱动橡筋小车
1、认识小车
2、驱动小车
(1)各小组挑战驱动小车。桌面试行——有进有退。
(2)问:为什么有进有退?(指出:绕橡筋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相反)如何确保前进?(绕左后轮)
(3)视频演示,教师演示。
(4)小组再试,快的两组展示。全班观察,出现远近。
提问:为什么远近不同?
【设计意图:安装小车、绕橡筋、控制方向,难度太大,采用直接示范教学的办法,不要求探究,而将重点放在对比实验上来。】
三、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1、猜测:圈数、根数、快慢、放车时间等
指出: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实验。
2、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导学单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1)原位展学,交流导学单,全班补充或质疑。
(2)师:为使实验有序高效,老师建议……
(3)温馨提示:分工、记录、整理。
4、小组分场地实验并上报数据,师即时表扬速度快的小组,帮助慢的小组。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小组汇报结论:圈数多弹力大距离远;(板书:多远少近大小)
(2)观察全班柱状图:某组为什么最远?
(3)追问:圈数增加1倍,距离一定增加1倍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全程,有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
1、怎样才能行驶更远距离:橡筋多、绕多圈。(渗透弹性限度)
2、弹性力学的发展,生自主阅读(听录音)。
3、评价总结
(1)超过10颗星的小组送直升飞机。
(2)全班同学赠送橡皮筋。
4、课后延伸
(1)利用橡皮筋动力直升机做“缠绕圈数与直升机留空时间”的实验。
(2)阅读公众号中内容,了解橡皮筋的多种用途。
【设计意图:不让课堂止于上课的铃声,而将探究延伸到课后,这是科学课有别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944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