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11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成全 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书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善意的谎言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因为它没有掺合任何的功利, 完全是真情凝铸的尊重和关爱。“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这样美丽的一个谎言,在这个谎言中包含着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这样的一个谎言成全 了“我”年幼时渴望看书的强烈愿望,同时更为可贵的是在“别饿坏了那 匹马”的托词中保全了“我”一颗需要尊重的心灵。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可是在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蕴涵着作者“我”对那个良苦用心 的残疾青年万分感激,同时文中也折射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尊重,是给予一个人最大的帮助和关怀。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尽可能多些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学习者分析:
本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于词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痛恨一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丑恶,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也就是说“善意的谎言不但不受谴责,反而还会让人存感激!”有这样的事吗?
2.听故事
出示图画、声音并茂的动画《别饿坏了那匹马》故事式课件。
【设计意图:听故事是大人小孩都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讲故事能让学生喜欢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也课堂教学。】
3.引出课文题目
故事讲完了,大家知道事故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而善意的谎言”——板书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齐读课题。)
让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听了故事后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二、结合自读导语,有由题思启,默读课文
预设提出的问题:
1.文章为什么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再读课文,自主感悟。
“别饿坏了那匹马”,我们知道,原本无马,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味,去揭开这个谜底。
1、学生再次阅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谎言?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灵?在文中找出依据。
2、同桌交流自读情况,探讨问题。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课题开始探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81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