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内容】

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 (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 (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 (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

  (2)通过例l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卢江主任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

  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开放练习。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 “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

  (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769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